夾紙膏

GA ZH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7%
脾經 13%
腎經 10%
大腸經 9%
膽經 9%
胃經 5%
小腸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肺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夾紙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夾紙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乳香亦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可以減輕局部炎症反應,緩解疼痛。夾紙膏多以外用方式使用,乳香的消腫止痛功效可以幫助傷口癒合,促進組織修復。

夾紙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之效。夾紙膏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血竭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2. 止血生肌:血竭亦具有止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創口癒合,防止感染。夾紙膏常用於外傷,血竭的加入能有效控制出血,促進傷口修復,加速癒合過程。

夾紙膏中加入沒藥,是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1. 活血化瘀: 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生肌斂瘡: 沒藥具有收斂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能加速創面組織再生,對於外傷、潰瘍、燒傷等皮膚損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夾紙膏通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瘡瘍、燒傷等疾病,沒藥的活血化瘀、生肌斂瘡功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夾紙膏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鬱金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夾紙膏治療的各種疼痛及腫脹。例如,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扭傷等,可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清熱解毒:鬱金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夾紙膏治療的一些感染性病症,如外傷感染、皮膚感染等,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加速傷口癒合,預防感染。

總而言之,鬱金在夾紙膏中起到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使其成為治療外傷、感染等病症的常用藥材。

夾紙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麝香性溫通開竅,能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對於夾紙膏所針對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有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通經絡散寒:麝香具有通經絡、散寒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散寒邪,對於因寒邪入侵而導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總之,麝香在夾紙膏中發揮著活血止痛、通經絡散寒的重要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夾紙膏中包含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除煩,滋陰降火: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除煩、滋陰降火的功效。夾紙膏用於治療熱毒內盛、煩躁不安、口舌生瘡等症狀,牡蠣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並滋養陰液,達到清熱降火的目的。
  2. 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牡蠣還有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夾紙膏中常加入牡蠣治療乳癰、瘰癧等症狀,牡蠣的軟堅散結作用可化解積聚在乳房或頸部的腫塊,並消腫止痛,促進病症恢復。

夾紙膏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夾紙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黃連可清熱解毒,消散濕熱,促進瘡瘍癒合。

2. 抗菌消炎: 黃連中的小檗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長,進一步控制瘡瘍感染,加速癒合。

因此,夾紙膏中加入黃連,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抗菌消炎,有效地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

夾紙膏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夾紙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陰囊濕疹、外陰瘙癢等症狀,而黃柏的清熱燥濕功效能有效抑制濕熱,改善局部瘙癢、紅腫等症狀。
  2. 殺菌止癢:黃柏中的黃柏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止癢作用。夾紙膏中的黃柏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減輕炎症反應,並緩解瘙癢,促進皮膚恢復。

夾紙膏中含有大黃,主要原因在於其 瀉火解毒、涼血止痛 的功效。

  1. 瀉火解毒: 夾紙膏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痛,大黃苦寒,能瀉熱解毒,清泄腸胃積熱,將毒火引導排出體外,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2. 涼血止痛: 大黃亦具涼血止痛之功,可治療熱毒入血、血瘀所致的疼痛,如燒傷、燙傷、刀傷等。夾紙膏中加入大黃,可有效控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夾紙膏的組成中包含鉛丹,這在中醫藥的應用中引發了一些爭議。鉛丹主要由氧化鉛組成,具有強烈的收斂和燒灼作用,傳統上用於治療一些皮膚病和創傷。然而,其毒性不容忽視,過量使用可能導致中毒,對人體有害。中醫理論中,鉛丹被認為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此外,鉛丹的清熱解毒功效在某些適應症中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鉛基化合物會對神經系統、腎臟和生殖系統造成長期傷害。因此,儘管中醫在某些方面仍然使用鉛丹,現代製藥工藝已經開始尋求用更安全的替代成分來取代鉛丹,並強調在使用此類方劑時需謹慎。隨著中醫藥的現代化進程,對傳統療法的研究和對其組成成分的安全性評估變得越來越重要,以保障患者的健康與安全。

夾紙膏是一種傳統中藥外用膏劑,廣泛應用於治療皮膚疾病和創傷癒合。其主要成分之一輕粉,具備了獨特的功效。輕粉主要由鉛和砷的化合物組成,能有效地抑制細菌和微生物的生長,從而降低感染的風險。此外,輕粉對於消炎和止痛有顯著效果,能幫助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促進傷口的癒合。它能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外界環境對傷口的刺激,並保持適當的濕度,進一步促進癒合過程。儘管輕粉在現代醫學中受到了一些爭議,但在適當的用量和醫師的指導下,它仍然是一種值得信賴的草藥成分。使用夾紙膏時,除了注意其有效成分的功效,也需考慮個體差異和可能的過敏反應,以確保安全有效的療效。透過合理運用輕粉,夾紙膏展現了中醫藥的智慧與傳承。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夾紙膏」

組成:

  • 乳香
  • 血竭
  • 沒藥
  • 鬱金
  • 麝香
  • 牡蠣
  • 黃連
  • 黃柏
  • 大黃
  • 鉛丹
  • 輕粉

主治功效:

  • 大腿潰瘍 uzun süre iyileşmiyor

組成介紹:

  • 大黃

    • 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 黃柏

    • 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
  • 黃連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沒藥

    • 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 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
  • 牡蠣

    • 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 乳香

    • 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 治療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等
  • 麝香

    • 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
  • 鬱金

    • 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
  • 血竭

    • 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
  • 輕粉

    • 化腐生肌、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
  • 鉛丹

    • 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

總結:

中藥方劑「夾紙膏」由多種藥材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化腐生肌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大腿潰瘍 uzun süre iyileşmiyor。

傳統服藥法


乳香3錢,血竭2錢半,沒藥4錢,鬱金5錢,麝香1錢半,牡蠣半兩,黃連2兩,黃柏2兩,大黃1兩,黃丹1兩,輕粉30貼。
上為細末,清油調勻。
攤油紙上貼瘡,每1個貼3日。每日以冷水洗3次,膏藥亦翻轉3次,兩層夾紙,以線縫四邊,針刺眼透藥氣。其藥末同和1處收,要用旋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麻疹背部膿瘡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夾紙膏, 出處:《魯府禁方》卷四。 組成:百草霜、壯人血餘炭各等分。 主治:發背潰爛。

夾紙膏, 出處:《古方匯精》卷二。 組成:定粉4兩,糠青3錢,紅土8錢。 主治:生肌收口。主治:臁瘡。

夾紙膏,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引張會山方。 組成:松香、黃丹、蓖麻子(去殼)各等分。 主治:臁瘡、頑瘡。

夾紙膏,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乳香(炙去油)2錢,沒藥(炙去油)2錢,制甘石5錢,鉛粉4兩,輕粉3錢,梅片2分,老白占3兩。 主治:臁瘡。

夾紙膏, 出處:《金鑑》卷七十一。 組成:黃丹(炒)、輕粉、兒茶、沒藥、雄黃、血竭、五倍子(炒)、銀朱、枯礬各等分。 主治:祛腐,止痛。主治:臁瘡潰腐。

夾紙膏,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六。 組成:乳香3錢,血竭2錢半,沒藥4錢,鬱金5錢,麝香1錢半,牡蠣半兩,黃連2兩,黃柏2兩,大黃1兩,黃丹1兩,輕粉30貼。 主治:臁瘡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