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烏散

CHUAN W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5%
胃經 12%
腎經 10%
膽經 5%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川烏散是以甘草、白芷、川芎、防風、茯苓、乾薑、細辛、烏頭、白附子、水菖蒲等中藥材組成的一種中藥方劑。

甘草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中藥水菖蒲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

川烏散主治功效是:腦瀉是指腦部出血,是中醫的一種病證。中醫認為,腦瀉是由於氣血逆亂,上衝腦部而引起的。症狀包括頭痛、嘔吐、昏迷等。

川烏散通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達到治療腦瀉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川烏(煨)、細辛、川芎、防風、生地、當歸、烏藥、甘草、人參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川烏散由防風、白附子、細辛、茯苓、烏頭、水菖蒲、乾薑、白芷、川芎、甘草等中藥組成。其中,防風、白附子、細辛、茯苓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烏頭、水菖蒲、乾薑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白芷、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甘草具有緩和諸藥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瘧疾原發性高血壓鼻竇炎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眼睛模糊噁心反胃頭昏精神不佳

相同名稱方劑


川烏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川烏、螟蛉窠土各等分。 主治:癰腫初發。

川烏散, 出處:《直指小兒》卷二。 組成:真川烏(生)1分,全蠍半分,木香半分。 主治:驅風回陽。主治:慢脾風。

川烏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八十五。 組成:川烏、天麻、南星(薑湯泡)、半夏(薑湯泡)各等分。 主治:破傷風欲死者。

川烏散, 出處:《得效》卷十。 組成:防風、白附子、北細辛、白茯苓、川烏、菖蒲、乾薑、香白芷、川芎、甘草節各等分。 主治:腦瀉。

川烏散,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川烏(煨)、細辛、川芎、防風、生地、當歸、烏藥、甘草、人參各等分。 主治:目有白星散亂,頭昏眼花黑暗,屬於氣血衰者。

川烏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五。 組成:川烏半兩,草烏頭半兩,藿香葉半兩,川芎半兩,甘草半兩,白芷半兩,川蠍半兩,雄黃6分。 主治:偏正頭痛,傷寒冷,打撲折碎破傷風,頭面虛腫,嘔逆惡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