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朮湯

DA BAI ZH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中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胃經 18%
脾經 16%
心經 10%
肝經 10%
膀胱經 6%
腎經 6%
膽經 5%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大白朮湯:治傷寒溫熱病的常用藥方

大白朮湯是中醫方劑的一種,由白朮、防風、羌活、川芎、黃芩、細辛、白芷、石膏、知母、甘草、枳實組成。具有清熱解表、祛風化濕、宣肺止咳、益氣健脾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惡寒發熱、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腫痛、肢體痠痛等症狀。

組成藥方介紹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肌肉痙攣、抽搐、瘀血經閉、痛經等症。
  • **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常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常用於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常用於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常用於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
  • **石膏:**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常用於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
  •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常用於發熱、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等症。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常用於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枳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常用於氣滯、胸痹、咳嗽、痰多、食積、腹脹等症狀。

總結

大白朮湯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表、祛風化濕、宣肺止咳、益氣健脾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惡寒發熱、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腫痛、肢體痠痛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大白朮湯進行治療。

方劑組成解釋


大白朮湯由白朮、防風、羌活、川芎、黃芩、細辛、白芷、石膏、知母、甘草、枳實等中藥組成。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痙的功效;羌活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細辛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白芷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石膏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熱燥濕、生津止渴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枳實具有行氣破結、消食導滯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白朮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症狀。因此,在服用大白朮湯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白朮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白朮2兩,防風1兩,羌活1兩,川芎1兩,黃芩5錢,細辛3錢,白芷1兩半,石膏2兩,知母7錢,甘草5錢或1兩,枳實5錢(去瓤)。 主治:解利傷寒。主治:傷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