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茶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是利用其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功效,與川芎相輔相成,提升整體療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散寒解表,行氣寬中,對於風寒感冒、胸悶氣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而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的功效。兩者搭配,可以協同發揮解表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更有效地緩解感冒、頭痛、風溼痛等症狀。
川芎茶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助川芎行氣止痛: 川芎性涼,擅長行氣止痛,但若體質偏寒或疼痛部位屬寒性,單用川芎恐寒涼過度,難以發揮功效。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與川芎相配,既可溫暖氣血,又可促進川芎的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 和胃降逆,緩解藥性偏燥: 川芎性偏燥,長期服用可能引起胃部不適。生薑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可緩解川芎的燥性,減少對胃部的刺激,使藥效更平和,更易被人體接受。
川芎茶以「川芎」為主要藥材,其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頭部、四肢的疼痛不適,對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 疏散風寒: 川芎亦可疏散風寒,對於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
因此,川芎茶以川芎為主要藥材,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不適,並具有一定的疏散風寒功效。
川芎茶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利用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與川芎相輔相成,達到更佳的療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而陳皮能理氣健脾,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藥物吸收,更有效地發揮川芎的功效。此外,陳皮還能燥濕化痰,對於伴隨痰濕的頭風、頭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川芎茶中加入陳皮,可以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川芎茶」方劑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解鬱,開竅醒神: 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開竅醒神、疏肝解鬱的功效。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擅長活血行氣,止痛。兩者合用,可增強疏肝解鬱、開竅醒神之效,適用於肝鬱氣滯、神經衰弱、頭昏腦脹等症。
- 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水菖蒲能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川芎則能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兩者相輔相成,可有效調和氣血,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各種症狀,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
主治功效
「川芎茶」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成分有紫蘇葉、生薑、川芎、陳皮和水菖蒲。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水菖蒲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
「川芎茶」的主治功效是患了風寒感冒以後,出現頭痛、鼻塞、肌肉痠痛、怕冷的症狀。
「川芎茶」的組成成分均為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活血化瘀、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等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肌肉痠痛、怕冷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紫蘇葉(銼碎)、生薑(銼絲)、鮮川芎、梗葉(銼碎。如無,用乾川芎亦可)、陳皮、鮮菖蒲(用根,銼絲)各等分。
作一盒,細茶一盒,於五月五日午時洗乾淨手收藥,與茶拌勻,用厚紙包封,勿令泄氣,焙乾,瓷瓶收貯。
每服用時,加蔥白,用滾湯泡1鐘,熱服之。汗出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川芎茶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川芎茶,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一。 組成:紫蘇葉(銼碎)、生薑(銼絲)、鮮川芎梗葉(銼碎。如無,用乾川芎亦可)、陳皮、鮮菖蒲(用根,銼絲)各等分。 主治:感冒風寒,頭痛鼻塞,身體拘急,畏風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