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檳榔湯中包含檳榔,主要由於檳榔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 驅蟲作用: 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對於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有較好的驅除效果。
- 消積化滯: 檳榔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對於食積、脹滿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在傳統中醫學中,檳榔常被用於治療因寄生蟲或積滯引起的腹痛、腹瀉、腹脹等症狀。
檳榔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 檳榔性寒,容易寒涼脾胃。生薑性溫,能溫中散寒,中和檳榔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害,減輕服用檳榔後可能出現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 行氣止痛: 生薑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配合檳榔促進氣血流通,緩解因氣滯血瘀而引起的腹痛等症狀。
總之,生薑在檳榔湯中發揮著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有效減輕檳榔的寒涼副作用,提高藥效。
檳榔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解鬱:檳榔性溫,善於消積導滯,但其行氣之力偏於下行,易於引氣下行而致氣機不暢,導致胸悶、腹脹等症。紫蘇葉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行氣解鬱、散寒解表之功,可協同檳榔,使氣機順暢,避免單純下行而出現不良反應。
- 和胃止嘔:檳榔性燥,易於耗傷津液,導致胃中氣逆上衝,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紫蘇葉則具有和胃止嘔之效,可緩解檳榔所致的胃氣上逆,避免出現不良反應,使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檳榔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積:檳榔性溫,善於消積導滯,但其燥性較強,易傷脾胃。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行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中和檳榔的燥性,並協同其消積作用,使藥力更為平和。
- 理氣和胃:檳榔雖能消積導滯,但其氣味辛烈,容易刺激胃腸,引起反胃、腹痛等不適。陳皮能理氣和胃,緩解檳榔的刺激性,防止其對胃腸造成過度損傷,使藥效更趨溫和。
主治功效
檳榔湯
中藥方劑「檳榔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消積化滯和散寒止瀉的作用。主治腳癬(腳癬)。
檳榔湯成分
- 檳榔: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生薑: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紫蘇葉: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 陳皮: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檳榔湯製備
- 將檳榔、生薑、紫蘇葉、陳皮放入鍋中。
- 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後轉小火燉煮30分鐘。
- 將藥汁過濾後,即可服用。
檳榔湯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100-200毫升,一日3次。
- 外用,將藥汁塗於患處,每日2-3次。
檳榔湯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以及體質虛弱者慎用。
- 本品不宜與其他驅蟲藥物合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檳榔湯功效
- 消積化滯:檳榔湯中的檳榔、生薑、紫蘇葉、陳皮均具有消積化滯的作用,可以幫助消化,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
- 散寒止瀉:檳榔湯中的檳榔、生薑、紫蘇葉、陳皮均具有散寒止瀉的作用,可以幫助緩解因受寒引起的腹瀉。
檳榔湯主治
- 腳癬(腳癬):檳榔湯中的檳榔、生薑、紫蘇葉、陳皮均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可以幫助治療腳癬。
總體而言,檳榔湯具有消積化滯、散寒止瀉的作用。主治腳癬(腳癬)。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檳榔湯,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檳榔末3錢,生薑3片,紫蘇7葉,陳皮3枚。 主治:腳氣。
檳榔湯, 出處:《千金》卷二十四。 組成:檳榔30枚(搗碎)。 主治:凡服散之後忽身體浮腫,多是取冷過所致。
檳榔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四。 組成:檳榔7枚(碎),橘皮1兩,厚朴2兩,生薑4兩,吳茱萸2兩。 主治:去冷氣。主治:尋常氣滿。
檳榔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五。 組成:檳榔7枚(碎),生薑3兩,橘皮2兩,杏仁30枚(去皮尖)。 主治:下氣消脹。主治:諸腳氣,定時候間腹滿,不能食者。
檳榔湯, 出處:《濟生》卷三。 組成:檳榔半兩,香附子(去毛)半兩,陳皮(去白)半兩,紫蘇葉半兩,木瓜(去瓤)半兩,五加皮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順風防壅。主治:一切腳痛。
檳榔湯, 出處:《普濟方》二四八。 組成:檳榔(生,銼)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鬱李仁(炒去皮)1兩,荊三棱(炮)1兩,桂(去粗皮)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主治:寒疝積聚。胸腹堅急脹滿,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