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急壓氣散
BEI JI YA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醫林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11.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備急壓氣散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殺蟲等作用。方中以其消積導滯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改善氣滯血瘀、腹脹便祕等症狀,達到通暢氣機、恢復臟腑功能的目的。
此外,檳榔亦可降逆止嘔,有助於解除氣逆所致的胸悶氣短、嘔吐等症狀。因此,備急壓氣散中加入檳榔,是根據其藥理作用,合理運用其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備急壓氣散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宣肺解表: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寒之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汗腺分泌,有助於疏解表邪,緩解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二、行氣止痛:紫蘇葉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氣短、脘腹脹痛等症狀。
因此,紫蘇葉在備急壓氣散中發揮著宣肺解表、行氣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療外感風寒、氣滯胸悶的功效。
備急壓氣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逆: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逆的功效。對於因寒邪犯胃,導致嘔吐、腹痛、腹脹等症狀,生薑能溫暖胃陽,驅散寒邪,緩解不適。
-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生薑可調和藥性,避免其他藥物寒性過重,更能發揮藥物之效。例如,方中含有石膏、知母等寒涼藥物,加入生薑可使藥性平和,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總而言之,生薑在備急壓氣散中的加入,既能溫中散寒,止嘔逆,又能調和藥性,增強藥效,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備急壓氣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奔豚氣」之證,其症狀特徵為:
- 氣逆上沖:病氣從少腹起,上衝至心下、咽喉,導致胸悶氣窒。
- 心神擾亂:心煩意亂、不省人事,甚則言語困難、幾欲悶絕。
此類證候屬中醫「奔豚病」範疇,多因情志不暢、寒氣內侵,或肝鬱氣逆,導致下焦氣機紊亂,衝逆犯上所致。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方劑組成解析
大檳榔(4個)
- 功效:行氣降逆、破滯下氣。
- 邏輯:檳榔質重沉降,善於導氣下行,針對奔豚氣上衝之勢,能破滯結、通腑氣,從根本降逆平衝。
紫蘇穗(2錢半)
- 功效:疏肝解鬱、宣通氣機。
- 邏輯:蘇穗芳香味辛,輕揚升散,能疏解肝鬱、開宣肺氣,與檳榔一升一降,調和氣機之升降,緩解氣逆悶絕之症。
生薑汁(1斤取汁)
- 功效:溫中散寒、止嘔開結。
- 邏輯:生薑辛溫,能溫通經脈、散寒邪,兼有和胃止嘔之效。其大量用汁,取其急行之性,助檳榔降逆,並協蘇穗宣散寒凝氣滯。
2.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 「降逆為主,宣散為輔」 為核心:
- 檳榔+生薑:檳榔重鎮降氣,生薑助其溫通下行,共治氣逆上衝之急症。
- 紫蘇穗調氣:解鬱疏肝,防止純降導致氣機鬱遏,兼能發散外邪(若因寒誘發)。
- 分服緩治:分二服、日二次,避免藥力過猛,漸次調理氣機。
適用病機:
肝鬱氣滯或寒邪內犯,致下焦氣機暴衝,上逆擾亂胸膈心神。此方急則治標,以降氣開結、調和升降為法,使衝逆之氣得平,心神自安。
三、總結
「備急壓氣散」為古代急救奔豚氣逆之實證方,組合簡練而力專,通過行氣降逆、溫散寒結,迅速緩解氣衝心煩、悶絕不語等危急症狀,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大檳榔4個,紫蘇穗2錢半,生薑1斤(取自然汁)。
上為細末,分作二服。
水煎,和滓溫服,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備急壓氣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醫林方》。 組成:大檳榔4個,紫蘇穗2錢半,生薑1斤(取自然汁)。 主治:奔豚氣上至,心煩亂,不省人事,上至心下,從少腹起,上至咽喉,悶絕不能言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