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蘇葉湯,顧名思義,方中以紫蘇葉為君藥,乃因其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止咳化痰的功效。
紫蘇葉,對於風寒感冒、咳嗽氣喘、胸悶腹脹等症狀,皆有顯著療效。 其揮發油成分,更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提升人體免疫力。
因此,蘇葉湯以紫蘇葉為主藥,旨在發揮其解表散寒、行氣止咳的藥效,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蘇葉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一、 相輔相成: 蘇葉辛溫解表,善於疏散風寒,但對於風寒表證兼有頭痛、肢體痠痛者,單用蘇葉力道不足。防風性溫,能祛風解表,且能止痛,與蘇葉相配,可增強解表散寒之力,同時緩解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
二、 引藥入肺: 蘇葉入肺經,而防風則入膀胱經,但能引藥入肺,助蘇葉藥力直達病所,更有效地發揮解表散寒作用。
蘇葉湯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行氣止痛: 川芎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配合蘇葉的辛溫發散作用,共同解除因風寒阻滯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還具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給,緩解疼痛,對於因血瘀引起的頭痛、經痛等症狀也有幫助。
因此,蘇葉湯中加入川芎,可以增強其疏風散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蘇葉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利用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與蘇葉相輔相成,以增強其療效。
蘇葉性溫,擅長疏風解表、散寒止咳,但其辛散之性易傷脾胃,而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緩解蘇葉對脾胃的刺激。同時,陳皮的理氣作用亦有助於疏通氣機,促進蘇葉藥力發揮,使藥效更加顯著。
蘇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蘇葉性辛溫,有發散風寒、解表止咳之效。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肺,能緩和蘇葉之辛溫,避免其燥烈傷津,有助於藥性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之效。與蘇葉配伍,可以增強蘇葉的解表止咳功效,同時保護脾胃,避免蘇葉過於燥烈傷脾。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蘇葉湯」,主要成分是:紫蘇葉、防風、川芎、陳皮、甘草,主治功效是:感冒發燒。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中藥方劑「蘇葉湯」,主要成分是:紫蘇葉、防風、川芎、陳皮、甘草,主治功效是:感冒發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風寒表實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蘇葉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一。 組成:蘇葉1錢5分,防風1錢5分,川芎1錢5分,陳皮1錢,甘草6分。 主治:傷風發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