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滋脣飲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養血,潤燥生津: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涼血止血、潤燥生津之功效。脣部乾燥、脫皮、疼痛,多因陰虛血燥所致,生地黃可滋養陰血,潤澤脣部,改善乾燥症狀。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生地黃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消除因熱毒所致的脣部紅腫、疼痛。對於脣部潰瘍、脣周炎等症,生地黃亦能發揮一定的輔助療效。
滋脣飲中加入石斛,主要考量其兩大功效:
- 滋陰潤燥: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養胃生津的功效。脣部乾燥脫皮,往往與陰虛津虧有關,石斛能滋潤乾燥的脣部,改善脣裂、口乾等症狀。
- 清熱解毒: 石斛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緩解因熱毒上攻引起的脣部紅腫、潰瘍等問題。此外,石斛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於加速脣部傷口的癒合。
綜上所述,石斛在滋脣飲中起到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脣部乾燥、紅腫、潰瘍等問題,恢復脣部健康。
滋脣飲方劑中加入竹茹,乃因其具有清熱除煩、止渴生津、降逆止嘔之功效。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除煩之力,可緩解脣部乾燥、紅腫、疼痛等熱證所致的症狀。同時,竹茹亦能生津止渴,滋潤脣部,改善乾燥脫皮等問題。此外,竹茹還可降逆止嘔,對於因熱邪犯胃所致的噁心嘔吐亦有緩解作用,間接改善脣部因胃氣上逆而引起的異常。因此,竹茹於滋脣飲中,可謂相得益彰,有助於整體療效。
滋脣飲方劑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用於治療口脣乾燥、脣裂等症狀。
石膏性寒,入肺、胃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對於熱邪壅盛所致的口脣乾燥、脣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石膏亦能生津止渴,有助於改善口脣乾燥的症狀。
因此,滋脣飲方劑中加入石膏,旨在通過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達到改善口脣乾燥、脣裂等症狀的目的。
滋脣飲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滋陰潤燥,改善脣部乾燥: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滋陰潤燥的功效。脣部乾燥多因血虛津虧所致,白芍能滋養陰血,潤澤脣部,改善乾燥、脫皮等症狀。
二、緩解疼痛,消炎止痛: 白芍亦有鎮痛止痛之效,可緩解脣部因乾燥、裂口而引起的疼痛。同時,白芍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幫助消炎止痛,促進脣部傷口癒合。
滋脣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養血潤燥: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的功效。脣部乾燥、脫皮、皸裂等症狀,多因血虛燥熱所致,而當歸能滋養血液,潤澤燥熱,從而改善脣部乾燥、粗糙等問題。
- 促進血液循環: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脣部血液供應,使脣色紅潤,恢復健康狀態。
滋脣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脣部乾燥: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潤燥生津之效。脣部乾燥多因津液不足引起,甘草可以滋潤脣部,緩解乾燥不適。
- 和解藥性: 滋脣飲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材,而甘草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可使方劑更加平和,減少對脣部的刺激。
主治功效
滋脣飲主治功效分析
《外科證治全書》中記載,脣上乾燥,逐漸裂開縫隙並伴隨疼痛,此乃脾胃蘊熱所致。針對此病症,許克昌先生提出內服滋脣飲,外用紫歸油的治療方案。本文將針對滋脣飲的組成及治療原理進行深入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理分析
滋脣飲由生地黃、鮮石斛、竹茹、生石膏、當歸、白芍、生甘草七味藥組成,以下將逐一分析其藥性與功效:
- 生地黃: 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在此方中,其主要作用是滋養陰液,清泄血熱,從根本上解決因陰液虧虛導致的脣部乾燥問題。
- 鮮石斛: 鮮石斛味甘,性微寒,入胃、腎經,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作用。此藥能補充胃陰,促進津液生成,解決脾熱導致的津液不足,進一步緩解脣部乾燥。
- 竹茹: 竹茹性微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本方中,竹茹除了能清泄脾胃之熱,亦有助於化解痰濁,減少熱邪鬱結,間接緩解脣部不適。
- 生石膏: 生石膏性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此藥能強效清除脾胃之熱,直搗病竈,是本方清熱的主要力量,有效緩解因熱毒所致的脣部疼痛。
- 白芍: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本方中,白芍能養血柔肝,緩和肝氣,同時緩解因疼痛所致的不適,並與當歸相互協調,增強養血功效。
- 當歸: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此藥能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脣部組織的修復,同時與白芍相互配合,更能發揮其養血之功。
- 生甘草: 生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經,具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的功效。在本方中,甘草能調和藥性,使諸藥協同作用,同時亦有清熱解毒之效,減輕體內熱毒。
治療原理
滋脣飲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滋陰清熱: 本方以生地黃、石斛為君藥,滋養陰液,清泄內熱,解決因陰虛內熱所致的脣部乾燥。
- 清熱瀉火: 生石膏為臣藥,強效清瀉脾胃之熱,直接針對病因,迅速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疼痛。
- 養血活血: 白芍、當歸相配伍,養血活血,改善脣部氣血運行,促進組織修復,同時亦能緩和疼痛。
- 調和藥性: 甘草調和諸藥,使其協同作用,並能清熱解毒,進一步鞏固療效。
綜上所述,滋脣飲通過滋陰清熱、清熱瀉火、養血活血、調和藥性的綜合作用,標本兼治,有效緩解因脾胃蘊熱導致的脣部乾燥、裂開疼痛等症狀。此方配伍精當,能有效針對病因,使患者得以痊癒。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4錢,鮮石斛3錢,竹茹2錢,石膏(生研)2錢,白芍2錢,當歸2錢(生),生甘草1錢。
水煎去滓,加白蜜少許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為清熱滋陰之劑,脾胃虛寒者慎用。 本方含有生地黃,孕婦慎用。 本方含有石膏,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滋唇飲,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二。 組成:生地黃4錢,鮮石斛3錢,竹茹2錢,石膏(生研)2錢,白芍2錢,當歸2錢(生),生甘草1錢。 主治:唇上乾燥,漸裂開縫作痛,繫脾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