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參麥冬湯

YANG CAN MAI D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3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肺經 19%
肝經 16%
胃經 15%
腎經 9%
脾經 9%
心包經 3%
大腸經 2%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洋參麥冬湯」中包含西洋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生津,益氣補虛: 西洋參性涼,味甘微苦,具有滋陰生津、益氣補虛之效,與麥冬的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功效相輔相成。此組合適用於氣陰不足、津液虧損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神疲乏力等症狀。
  2. 增強療效: 西洋參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與麥冬的滋陰潤肺作用相結合,可有效提升整體療效,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體質。

「洋參麥冬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與洋參一同使用,可以相輔相成,更好地達到滋陰補氣、潤肺止咳的效果。
  2. 清熱除煩: 麥門冬還能清熱除煩,對於因陰虛火旺、心煩失眠者,可以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因此,麥門冬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洋參的滋陰補氣功效,還能起到清熱除煩的輔助作用,使方劑更具針對性和療效。

洋參麥冬湯中加入當歸,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的功效。洋參偏於補氣,而麥冬偏於滋陰,加入當歸可協調氣陰,使補氣滋陰的效果更加完善。
  2. 調和藥性: 洋參性微溫,麥冬性微寒,二者搭配容易偏寒,加入溫性的當歸可平衡藥性,使藥物更加溫和,避免寒涼損傷脾胃。

[洋參麥冬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生津: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生津、涼血止血之效。配合洋參之補氣生津,麥冬之養陰潤肺,三者合用,可更有效地滋陰生津,緩解陰虛津傷所致的口乾咽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2. 清熱降火: 生地黃亦有清熱降火之效,可緩解洋參補氣後可能引起的燥熱之弊。同時,麥冬亦具清心除煩之效,三者配合,可有效平衡補氣之燥,避免滋生內熱。

洋參麥冬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洋參的燥熱之性: 洋參性溫,過量服用易燥熱傷陰,白芍性微寒,可緩解洋參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
  2. 滋陰養血,協調藥效: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功效,與洋參、麥冬的滋陰生津功效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滋陰養血,改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提升藥效。

洋參麥冬湯為一味補益肺腎、養陰清熱之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虛煩不眠等。其組成中含有多種草本植物,其中丹參的加入有其獨特意義。丹參性微寒,味苦,歸心、肝經,擅長活血化瘀、通脈止痛,並有安神作用。在洋參麥冬湯中,丹參能協同其他藥物,既可增強整體方劑的滋陰效果,又能針對陰虛所伴隨的血瘀問題進行調理,從而達到養陰清熱而不留瘀的效果。此外,丹參還能輔助改善心腦血管功能,對心悸、失眠等症有良好療效,使此方更全面地滋補身心,適應多種陰虛火旺的臨床表現,是該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洋參麥冬湯為滋陰清熱之名方,其中石斛為關鍵藥材之一。石斛味甘微寒,入胃、腎經,擅長滋陰清熱、益胃生津,是補益陰液之上品。方中洋參補氣養陰,麥冬滋陰潤燥,與石斛相輔相成,共奏益氣養陰、清熱生津之效。尤其對於陰虛火旺,出現口乾舌燥、虛熱盜汗等症狀者,石斛能夠增強方劑滋陰清熱之力,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因此,石斛在洋參麥冬湯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學中“陰陽調和”與“辨證施治”的核心理念。

洋參麥冬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滋陰潤燥和補益心肺。其組成中包含犀角,主要是因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能夠清心熱,促進陰液的生生與滋養。此外,犀角對於焦躁、心煩等症狀也能有所緩解,其性寒,適合用於熱症而又伴有陰虧的患者。

在此方劑中,洋參與麥冬則具備著補氣以及滋陰的作用,能夠協同增強整體療效,特別是在心肺功能低下與陰虧表現的情況下。因此,犀角的加入不僅能調和方劑的性質,還能進一步加強滋陰潤燥的效果。整體而言,洋參麥冬湯的組成恰如其分地結合了各種中藥的特性,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洋參麥冬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洋參性溫,麥冬性微寒,甘草性甘平。甘草能調和諸藥,使其性味平和,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更為溫和,減少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有益氣補中、緩和藥性、解毒的功效。與洋參、麥冬搭配,能增強補氣養陰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且能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因此,甘草在洋參麥冬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整體藥效更為全面且安全。

主治功效


洋參麥冬湯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內容,洋參麥冬湯主要用於治療心經虛熱而痛的症狀。

此方以西洋參麥門冬為主藥,二者皆入心經,具有補氣養陰滋陰潤燥之功效。西洋參偏重於補氣,麥門冬偏重於滋陰,二藥合用,可益氣生津,滋養心陰,緩解心經虛熱。

方中當歸生地黃白芍丹參皆入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滋陰涼血平肝疏風活血化瘀等功效。因心與肝經氣血相通,故用此四藥以疏通肝經,調和氣血,間接輔助治療心經虛熱。

石斛滋陰強壯、健脾開胃,可增強體質,促進藥物吸收。犀角清熱解毒、退燒鎮靜,可清心經之熱,緩解疼痛。甘草和中止嘔、調和諸藥,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

綜合分析

綜合各藥的功效,洋參麥冬湯通過補氣養陰、滋陰涼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作用,達到治療心經虛熱而痛的目的。

古文中所描述的症狀如「似飢、似手摭心、喜得手按」,皆為心經虛熱的表現。

此外,結合其他方劑如歸脾湯、清心丸、十補丸等的描述,可以推斷心經虛熱還可能伴隨怔忡、遺精等症狀,這些症狀也與心腎不固有關。洋參麥冬湯通過滋養心陰,間接起到一定的固腎作用。

傳統服藥法


洋參2錢,麥冬2錢,當歸2錢,生地3錢,白芍1錢5分,丹參1錢5分,釵石斛1錢5分,犀角5分,甘草5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洋參麥冬湯, 出處:《筆花醫鏡》卷二。 組成:洋參2錢,麥冬2錢,當歸2錢,生地3錢,白芍1錢5分,丹參1錢5分,钗石斛1錢5分,犀角5分,甘草5分。 主治:心經虛熱而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