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降火湯

HUA TAN JIANG HU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七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腎經 19%
脾經 19%
胃經 14%
膀胱經 9%
心經 9%
大腸經 4%
肺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化痰降火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陳皮能疏肝理氣,化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火燥濕:陳皮還具有一定的降火燥濕功效,能清肺熱、除燥濕,對於因熱痰引起的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陳皮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化痰降火湯中加入陳皮,可以起到理氣化痰、降火燥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痰火旺盛引起的各種症狀。

「化痰降火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痰濕壅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半夏可以有效化解痰濕,使呼吸通暢。
  2. 降火止嘔: 半夏除了化痰外,還具有降火止嘔的作用。對於因肺熱或胃火引起的咳嗽痰熱、口乾舌燥、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可以清熱降火,緩解嘔吐,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總而言之,半夏在「化痰降火湯」中起到燥濕化痰、降火止嘔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化痰降火、清熱止咳的效果。

化痰降火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滲濕,利水化痰: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化痰之功效。痰濁多由脾虛濕盛、水濕停滯所致,茯苓能健脾利濕,使水濕運化,減少痰液的生成。
  2. 清熱降火,寧心安神: 茯苓亦具清熱降火、寧心安神之效。痰火上炎常伴有心煩易怒、口乾舌燥等症狀,茯苓能清熱降火,使心神寧靜,緩解因痰火上炎引起的不適。

總之,茯苓在化痰降火湯中,起到健脾利濕、清熱降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痰火上炎的症狀。

化痰降火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清熱瀉火: 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效。其利水滲濕作用能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有助於痰液的化解;清熱瀉火作用則可降肺熱,緩解因熱痰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澤瀉常與其他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藥材搭配使用,例如黃芩、知母等。這些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化痰降火的效果,達到更佳的療效。

「化痰降火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藥性,達到化痰降火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帶、解毒殺蟲的功效。痰火上炎,症狀常表現為咳嗽痰黃、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而黃柏能清肺熱、降胃火,並可燥濕化痰,對於痰火旺盛的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化痰降火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的功效。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降胃火,對於燥熱咳嗽、痰黃粘稠、口乾舌燥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知母還能滋陰潤肺,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呼吸道乾澀、痰液不易咳出等症狀。

因此,知母在「化痰降火湯」中起到清熱瀉火、潤燥化痰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化痰降火的效果。

化痰降火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的功效。許多化痰降火藥材性偏寒涼,甘草可以中和其寒性,避免寒涼過度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可增強藥效,使化痰降火的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痰降火湯」,主要成分:陳皮、半夏、茯苓、澤瀉、黃柏、知母、甘草,主治功效:陰虛痰火表示身體陰液不足,痰火鬱結。尾骨節痛是指尾骨部位疼痛。

陰虛痰火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 飲食不節,過食辛辣、煎炸、油膩的食物,導致痰火內生。
  • 勞逸失度,過度疲勞,耗傷陰液,導致陰虛火旺。
  • 情志不暢,長期鬱悶、焦慮、憤怒等,導致肝氣鬱結,化火生痰。

尾骨節痛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 外傷:跌倒、撞擊等外力損傷,導致尾骨骨折或脫位。
  • 長期久坐:長時間坐在硬板凳上,導致尾骨受壓,引起疼痛。
  • 腰椎疾病: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等疾病,壓迫神經,導致尾骨疼痛。
  • 婦科疾病:女性患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疾病,壓迫尾骨,引起疼痛。

陰虛痰火和尾骨節痛的治療方法如下:

  • 陰虛痰火:中醫治療以滋陰清熱、化痰散結為主。常用藥物包括生地黃、麥冬、五味子、黃芩、黃連等。
  • 尾骨節痛:中醫治療以活血化瘀、疏筋通絡為主。常用藥物包括當歸、川芎、紅花、乳香、沒藥等。

如果出現陰虛痰火或尾骨節痛的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內容如下: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柏: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化痰降火湯」,主要成分是陳皮、半夏、茯苓、澤瀉、黃柏、知母、甘草,主治功效是陰虛痰火表示身體陰液不足,痰火鬱結。尾骨節痛是指尾骨部位疼痛。

傳統服藥法


陳皮(去白)、半夏(薑汁制)、茯苓(去皮)、澤瀉、黃柏(酒炒)、知母(酒炒)、甘草各等分。
若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上銼。
必用木香、前胡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化痰降火湯,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陳皮(去白)、半夏(薑汁制)、茯苓(去皮)、澤瀉、黃柏(酒炒)、知母(酒炒)、甘草各等分。 主治:陰虛痰火,尾骨節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