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痘湯

AN DO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5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肝經 18%
脾經 14%
腎經 12%
胃經 11%
心經 10%
膽經 3%
小腸經 3%
大腸經 2%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安痘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痘瘡的發生多與體內熱毒積聚有關,玄參可清熱解毒,消散痘毒,並能涼血消腫,緩解痘瘡引起的紅腫疼痛。

此外,玄參還能滋陰潤燥,對於痘瘡引起的皮膚乾燥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玄參在安痘湯中起著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關鍵作用,有助於改善痘瘡症狀,促進痘瘡痊癒。

安痘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之效,可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痘痘生成。對於因血瘀、經期前後、情緒壓力等因素引發的痘痘,當歸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從根本上改善痘痘。
  2. 滋陰養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能滋陰養血,潤燥滑腸。對於因血虛、氣虛引發的痘痘,當歸能滋養氣血,改善皮膚乾燥、暗沉等問題,有助於痘痘的消退。

安痘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痘痘多因熱毒蘊結所致,連翹可清熱解毒,消除痘痘的炎症反應,促進痘痘消退。

2. 疏散風熱:連翹亦可疏散風熱,對於因風熱上攻而引起的痘痘,連翹能起到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作用,避免痘痘反覆發作。

安痘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養血柔肝的功效。痘瘡多因熱毒蘊結於血分,或肝火上炎所致,白芍可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並滋養肝血,使肝氣舒暢,從而緩解痘瘡的紅腫熱痛。
  2. 緩解疼痛,止癢消腫:白芍還有鎮痛、止癢、消腫的作用,可緩解痘瘡引起的疼痛和瘙癢,並促進痘瘡的消退。

白芍在安痘湯中,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散瘀、養血柔肝、止痛止癢等功效,有助於改善痘瘡症狀,促進皮膚健康。

安痘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味苦寒,歸心、肝、脾經。其性寒涼,能清泄心火,涼血止血,對於因心火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痘瘡,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此外,牡丹皮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消散痘痘、淡化痘印,改善皮膚狀態。

因此,在安痘湯中加入牡丹皮,可有效緩解痘痘症狀,促進皮膚恢復。

安痘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1. 疏散風熱:痘瘡多因風熱之邪侵入肌膚而發,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熱,可清熱解毒,使痘瘡消退。
  2. 涼血止癢:荊芥兼具涼血止癢功效,可緩解痘瘡引起的皮膚瘙癢,並促進痘瘡消退,避免留痕。

因此,安痘湯中加入荊芥,有助於清除風熱,涼血止癢,達到祛痘功效。

安痘湯中加入菊花,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痘痘的生成多與體內熱毒有關,菊花可清熱解毒,消炎散結,有助於改善痘痘問題。
  2. 疏散風熱:菊花能疏散風熱,並能利濕消腫。痘痘的出現,除了熱毒外,也可能與濕氣有關。菊花能疏散風熱,利濕消腫,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散結、疏散風熱的效果,促進痘痘消退。

安痘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升麻性味辛涼,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蘊結而引起的痘痘問題。
  2. 升陽舉陷,提振氣血: 升麻亦有升陽舉陷之效,能提振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痘痘消退。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痘痘,升麻可起到疏通經絡、改善循環的作用。

因此,安痘湯中加入升麻,既可清熱解毒,又能升陽舉陷,從多方面改善痘痘問題。

安痘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生肌的功效。痘瘡多因濕熱內蘊,外感風熱所致,天花粉能清熱解毒,緩解痘痘炎症,加速消退。

2. 促進代謝:天花粉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清除體內毒素,改善皮膚狀況。痘痘的形成與體內代謝產物堆積有關,天花粉能促進代謝,有助於改善皮膚環境,防止痘痘反覆生長。

主治功效


安痘湯主治功效分析

安痘湯出自《辨證奇聞》及《辨證錄》,針對痘疹痊癒後,因縱慾、飲食不節,復感風熱而導致的皮膚疾患。此症狀表現為:發熱、全身出現紅斑、瘙癢難耐,搔抓後更癢,初起如粟米大小,逐漸擴大成片狀紅暈。此類病症雖看似痘毒未清,實則為痘疹癒後,體內氣血失調,外感風熱所致,被稱為「蓋痘疹」,實質上並非痘毒本身所致。

治療原理分析:

安痘湯的治療核心在於「散風熱」,並非針對痘毒本身。此方巧妙之處在於,在解風熱的同時,兼顧體內氣血平衡,使病邪外散,紅疹自消。

方劑組成及其功效:

  • 玄參: 作為君藥,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效。此藥可清解體內熱毒,同時滋陰,防止清熱過度而耗傷陰液,對於體內陰虛有熱者尤為適用。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能改善因病邪耗損的氣血,並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紅斑皮疹的消退有輔助作用。
  • 連翹: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針對體內風熱,具有良好的清解作用,並能消散皮膚表面的腫脹結塊。
  • 白芍: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能柔和肝氣,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瘙癢,並有養血作用,與當歸協同,強化補血功效。
  • 牡丹皮: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能清解血分中的熱邪,同時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紅斑,改善皮膚瘀血狀況。
  • 荊芥: 疏風解表,止癢消腫。可以疏散表邪,將風熱從體表散出,並能有效緩解瘙癢。
  • 菊花: 清熱解毒,平肝明目。能清解體內餘熱,並可平息因肝火旺盛而引起的相關症狀。
  • 升麻: 清熱解毒,升陽舉陷。具有清熱解毒功效,更重要的是其升提之性,能將體內之邪從上向外透發,引邪外散,有助於皮疹消退。
  • 天花粉: 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在此方中,主要起到清熱生津的作用,防止清熱藥物過於苦燥而傷津。

總體分析:

安痘湯的配伍精妙,以玄參為主,清熱解毒,滋陰降火,針對「蓋痘疹」之病機,以疏散風熱為首要目標,佐以活血、養血、清熱之藥,使邪有出路,內外兼顧。整體而言,此方劑不僅能有效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發熱、紅斑、瘙癢等症狀,更重要的是,通過調和氣血,提升機體自癒能力,達到治療目的。方中升麻之用,可引邪外出,使得毒邪從表而解,與一般清熱解毒之劑有所不同,體現了中醫「內病外治」的治療思想。此方藥性平和,清熱而不傷陰,解熱而不耗血,故能達到「化毒不耗氣,解熱不損血」之效。

傳統服藥法


玄參5錢,當歸3錢,連翹1錢,白芍2錢,丹皮2錢,荊齊2錢,甘菊花2錢,升麻5分,天花粉1錢。
散風熱。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安痘湯是一首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服用安痘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相同名稱方劑


安痘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四。 組成:玄參5錢,當歸3錢,連翹1錢,白芍2錢,丹皮2錢,荊芥2錢,甘菊花2錢,升麻5分,天花粉1錢。 主治:散風熱。主治:痘症發全,痘毒全無,收痂大癒之後,放心縱欲,飲食過傷,又兼風熱,而致數日之後身復發熱,通身發出紅斑,癢甚,癒抓癒癢,先出大小不一如粟米之狀,漸漸長大如紅雲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