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養血除風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養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其功效為養血活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能改善氣血不足,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風寒濕邪入侵。
- 祛風止痛: 當歸除了養血功效,還具有祛風止痛的作用。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當歸能起到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恢復肢體功能的作用。
因此,養血除風湯中加入當歸,是為了發揮其養血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病症的目的。
養血除風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養血柔肝: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肝止痛之功效。其能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鬱結,從而達到養血的效果。
- 除風止痛:白芍能舒筋活絡、祛風止痛,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風溼痹痛等病症,達到除風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白芍在養血除風湯中,發揮着養血柔肝、除風止痛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養血除風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生津: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的功效。在養血除風湯中,天花粉可以緩解因風熱引起的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並配合其他藥材,更好地滋陰養血。
2. 祛風除濕:天花粉還具有一定的祛風除濕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風濕邪氣,改善因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在養血除風湯中,天花粉與其他祛風除濕藥材共同作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清除風濕邪氣,達到除風止痛的效果。
「養血除風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解表: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與方劑中養血除風之旨相契合。
- 活血通絡: 荊芥還具活血通絡之效,能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消除風邪對經絡的侵襲,進一步增強除風功效,達到養血除風的目的。
養血除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養血除風湯中多用辛溫藥物,甘草可以中和藥性,避免燥烈傷陰。
-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補脾益氣有助於氣血生化,進一步促進養血除風的效果。同時,甘草還能緩解風寒,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祛除風邪。
主治功效
《養血除風湯》
中藥方劑「養血除風湯」,主要成分是當歸、白芍、天花粉、荊芥、甘草,主治功效是眼皮紅腫發炎,乾燥發癢,睫毛根部有皮屑附著。
- 當歸
當歸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血虛引起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產後血虛、崩漏、腸燥便祕等症狀。 當歸葉具有涼血、止血、消腫、止痛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咯血、鼻出血、便血、痔瘡出血、跌打損傷等症狀。
- 白芍
白芍性味酸、澀、微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斂陰、平肝、止痛之功效。用於血虛引起的面色萎黃、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崩漏、盜汗、手足心熱、心煩失眠、肝鬱氣滯、胸脅脹痛、兩肋疼痛、腹部絞痛等症狀。
- 天花粉
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止渴、祛痰、化瘀之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促、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瘡瘍腫毒、水腫等症狀。
- 荊芥
荊芥性味辛、微溫;歸肺、肝經。具有散風寒、透疹、解毒、止血之功效。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氣喘、麻疹、風疹、蕁麻疹、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等症狀。
-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潤肺止渴之功效。用於脾虛乏力、食少便溏、口乾舌燥、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養血除風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養血、活血、祛風、止癢之功效。用於治療眼皮紅腫、發炎、乾燥、發癢,睫毛根部有皮屑附著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9克,酒白芍6克,天花粉6克,荊芥1.5克,甘草3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宜久煎,以充分發揮其功效。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血除風湯, 出處:《張皆春眼科證治》。 組成:當歸9g,酒白芍6g,天花粉6g,荊芥1.5g,甘草3g。 主治:瞼弦赤爛,乾澀而癢,睫毛根部有皮屑附著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