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歸飲
CHAI GU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柴歸飲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柴歸飲主治血虛氣弱、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恰好能改善這些症狀,從根本上治療疾病。
- 配合柴胡:柴胡味苦辛,性涼,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當歸與柴胡配伍,一補一疏,相輔相成,可使柴胡疏肝解鬱之力更為顯著,並能防止柴胡過於燥烈而傷陰。
因此,柴歸飲中包含當歸,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藥物的療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柴歸飲方劑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柴胡疏肝解鬱之燥性:柴胡性燥,擅長疏肝解鬱,但容易傷陰。白芍性微寒,能滋陰養血,緩解柴胡的燥性,避免傷及脾胃,更利於藥效的發揮。
- 協同柴胡疏肝止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作用。與柴胡共同作用,可加強疏肝解鬱、止痛的效果,尤其適合肝氣鬱結、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因此,白芍的加入,不僅能平衡柴胡的燥性,更能協同其疏肝止痛,使柴歸飲方劑更具臨牀療效。
柴歸飲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 柴胡為疏肝解鬱之要藥,善於治療肝氣鬱結、少陽經證。柴歸飲主治肝鬱氣滯,脾胃不和之證,如脅肋脹痛、食慾不振、胸悶脘痞、口苦咽乾等,柴胡可疏肝解鬱,使肝氣條達,脾胃和暢。
- 引藥入肝,助其升散: 柴胡具有升散之性,可引藥物直達肝臟,並助其升散鬱氣。歸脾湯中加入柴胡,可使藥力更趨肝經,增強疏肝解鬱、健脾益氣之效。
柴歸飲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之效。柴歸飲用於治療風熱犯肺、咳嗽氣喘等症狀,而荊芥的加入可助於清熱解表,宣肺化痰,進一步緩解咳嗽症狀。
- 輔助柴胡、黃芩清熱解表: 柴胡、黃芩是柴歸飲的君藥,具有清熱解表之效。而荊芥的加入,可以與柴胡、黃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表的作用,提高藥效。
柴歸飲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柴胡、黃芩等藥性偏寒,甘草性平,加入甘草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物更平和順暢地發揮作用。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入脾經,能益氣補中,並能調和諸藥,使其他藥物的功效更加顯著,進一步增強柴歸飲的療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柴歸飲中起着重要的協調作用,既能緩解藥性,又能增強藥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柴歸飲」的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白芍、柴胡、荊芥和甘草。此方劑的主治功效為痘瘡剛剛開始,發熱尚未退去,無論是痘瘡還是其他邪氣,在懷疑和判斷之間,沒有真正的邪氣。麻疹也沒有真正的邪氣。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柴胡的傳統代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柴胡能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柴胡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柴胡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柴胡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為治療少陽證之要藥。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綜上所述,柴歸飲含有當歸、白芍、柴胡、荊芥和甘草等多種中藥成分,具有補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發汗解表等多種功效,主治痘瘡剛剛開始,發熱尚未退去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二3錢,芍藥(或生或炒)1錢半,柴胡1錢或1錢半,荊芥穗1錢,炙甘草7分或1錢。
血熱,加生地;陰虛,加熟地;氣虛脈弱,加人參;虛寒,加炮薑、肉桂;火盛,加黃芩;熱渴,加乾葛;腹痛,加木香、砂仁;嘔惡,加炮薑、陳皮;麻疹,去荊芥,加乾葛;陰寒盛而邪不能
托毒散邪。
水1鐘半煎服;或加生薑3片。
《會約》有乾葛,無荊芥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虛弱。
- 本方不宜與其他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藥物同時服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 本方不宜在麻疹發病初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歸飲,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當歸2-3錢,芍藥(或生或炒)1錢半,柴胡1錢或1錢半,荊芥穗1錢,炙甘草7分或1錢。 主治:托毒散邪。主治:痘瘡初起,發熱未退,無論是痘是邪,疑似之間,無實邪者。麻疹無實邪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