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柴飲

歸柴飲

GUI CHA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8%
脾經 18%
三焦經 9%
心包經 9%
膽經 9%
胃經 6%
肺經 6%
肝經
心經
脾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歸柴飲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歸柴飲主要用於治療血虛氣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經行腹痛等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恰好可以改善血虛、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2. 調和藥性:歸柴飲中柴胡性微寒,容易導致脾胃虛寒,而當歸性溫,能起到中和柴胡的寒性,避免其寒性過重而損傷脾胃。同時,當歸還能提高柴胡的疏肝解鬱功效,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歸柴飲中包含柴胡,是因其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效,與方劑主治相符。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可疏解肝鬱氣滯,升發陽氣,兼具解表之功。歸柴飲主治肝鬱氣滯、脾胃不和之證,柴胡可疏肝理氣,調暢氣機,並可解表散寒,解除寒邪對脾胃的影響,與方劑中其他藥物相配合,達到治療目的。

歸柴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歸柴飲由柴胡、黃芩、甘草等藥物組成,各藥性有所差異。甘草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偏烈、降低毒副作用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單味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達到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目的。
  2. 增強療效:甘草能增強柴胡的解表退熱作用,並與黃芩相輔相成,共同清熱解毒、利濕止瀉。同時,甘草能保護胃腸,防止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穩定,有利於藥物發揮最佳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歸柴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歸柴飲出自《景岳全書》,主要用於以下兩種情況:

  1. 營虛不能作汗:患者因陰血虧虛,無法正常發汗,導致外邪難以透散,常見於體弱或久病者。
  2. 真陰不足,外感寒邪難解:腎陰虧損或精血不足者,外感寒邪後因正氣虛弱,難以驅邪外出,病勢纏綿。

此方尤其適合「陰虛兼外感」或「血虛感寒」之證,臨床可見發熱無汗、脈弦細數、形瘦乏力等表現,如案例所述「癉瘧」單熱不寒、久熱傷陰之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當歸(一兩)

    • 養血和營:當歸為血中聖藥,能補肝血、滋陰液,針對「營虛」或「陰虧」之體質,助其生化陰血,為發汗奠定物質基礎。
    • 潤燥通脈:久熱傷陰易致經脈枯澀,當歸能潤燥通絡,改善陰虛脈弦之象。
  2. 柴胡(五錢)

    • 疏泄透邪:柴胡性升散,能引邪外出,解少陽鬱熱,針對「外感寒邪難解」或癉瘧之單熱不寒,助邪從表而散。
    • 調和肝氣:弦脈主肝鬱,柴胡疏肝解鬱,配合當歸養血柔肝,調和肝腎不足之體。
  3. 炙甘草(八分)

    • 益氣和中:甘緩補脾,調和藥性,與當歸共助氣血生化,穩固中焦。
    • 助汗源:張景岳認為「汗生於穀」,甘草合熱米飲(案例中服法)可培補胃氣,化生津液以助汗出。

三、加減變通與治療機轉

  • 加生薑:辛溫散寒,助柴胡透表,適用於兼有寒邪束表者。
  • 加陳皮:理氣健脾,防當歸滋膩礙胃,適合中焦氣滯者。
  • 加人參:大補元氣,用於氣陰兩虛甚者。
  • 冬朮代當歸:針對脾虛便溏者,改以健脾燥濕,避免當歸滑腸。

案例解析
患者癉瘧久熱無汗、形銷骨立,屬「真陰不足,邪鬱化熱」,原方加生地二兩:

  • 增液作汗:生地滋腎陰、清虛熱,與當歸共滋陰血,使陰充而汗源足。
  • 涼血透熱:柴胡引邪外達,生地清熱涼血,共解久熱傷陰之勢。
  • 熱米飲助汗:穀氣充胃,鼓舞衛陽,終得「大汗而解」,此即「滋陰透表」之理。

總結

歸柴飲以「養血滋陰為本,疏透外邪為標」,通過補益肝腎精血、調和少陽樞機,使正氣足而邪自退。其組方體現張景岳「寓散於補」思想,適用於虛人外感或陰虧難汗之證,為溫病學派「滋陰解表」法之先導。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柴胡5錢,炙甘草8分。
或加生薑3-5片;或加陳皮1錢;或加人參;大便多溏者,以冬朮代當歸。
水1鐘半,煎服。
癉瘧:友人笪東州,一日忽詣予曰:予堂兄豫川,病已不治,惟望兄診定死期,代辦後事耳。及至其家,問其病,乃患癉瘧,單熱不寒,已經兩月,從未有汗,每日壯熱六時許,形銷骨立,實已危殆,診其六脈弦數,全無和柔之意,而按尚有根。予知其素來好內,肝腎俱虧,加以大熱傷陰,陰不化汗,邪無出路,乃用景岳歸柴飲:柴胡錢半,當歸一兩 甘草一錢,加大生地二兩,同濃煎與服,服後進熱米飲一碗,不過一帖,大汗而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歸柴飲具有調和營衛、解表散寒的作用,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營衛失調、陰陽失衡。

相同名稱方劑


歸柴飲,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當歸1兩,柴胡5錢,炙甘草8分。 主治:營虛不能作汗;及真陰不足、外感寒邪難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