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茅煎湯方劑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善於疏肝解鬱,和解少陽。茅煎湯症屬肝氣鬱結,少陽不和,柴胡可疏解肝氣鬱滯,調和少陽,使氣血流通,解除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
- 昇陽舉陷,扶正祛邪: 柴胡具有昇陽舉陷的作用,可扶助正氣,對抗邪氣。茅煎湯症狀多為正氣虛弱,邪氣入侵,柴胡可升舉陽氣,增強正氣,幫助機體抵禦外邪,改善症狀。
茅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茅根性寒,甘草性甘平,二者配伍,可緩和茅根的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甘草亦可調和諸藥,使藥性更加協調,更易於人體吸收。
- 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急止痛的功效,與茅根相配,可增強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血熱妄行等症。
主治功效
茅煎湯,又稱小柴胡湯加甘草,是一首中醫方劑,由柴胡、甘草組成,主治小兒黃疸。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黃之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脅痛、黃疸、發熱等症狀。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茅煎湯中,柴胡疏肝解鬱,退黃疸;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使柴胡疏肝退黃之力增強。二藥合用,共奏疏肝退黃、清熱解毒之功。
茅煎湯適用於小兒黃疸,尤其是肝鬱氣滯、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症狀包括皮膚、黏膜、鞏膜黃染,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舌苔黃膩,脈弦數等。
茅煎湯的用法用量為:柴胡6克,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一次。小兒黃疸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茅煎湯。
需要注意的是,茅煎湯屬於中藥方劑,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濫用。
傳統服藥法
柴胡(去苗,淨洗,焙乾)1兩,甘草1分。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白茅根少許,同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黃疸黃熱病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茅煎湯,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五。 組成:柴胡(去苗,淨洗,焙乾)1兩,甘草1分。 主治:小兒黃疸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