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補心丹

ZHONG HE BU XI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肺經 18%
脾經 16%
肝經 14%
腎經 12%
胃經 10%
三焦經 4%
大腸經 2%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中和補心丹方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心主神明,心氣虛則神志不安,心血不足則心悸失眠,而麥門冬能滋養心陰,使心神寧靜,心血充盈,有助於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2. 清熱除煩: 麥門冬亦具清熱除煩之效,可緩解心火亢盛所致的煩躁不安、口舌生瘡等症狀。

因此,麥門冬作為中和補心丹的組成藥材,能滋陰潤肺,清熱除煩,協同其他藥物,達到補心安神、清熱除煩的功效。

中和補心丹中含有遠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安神定志: 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之效。中和補心丹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而遠志的安神作用可以緩解這些症狀,幫助患者安穩入睡。
  2. 益智開竅: 遠志還有益智開竅的功效,可以改善因心神不寧導致的健忘、思維遲鈍等問題。中和補心丹也常用於治療神志不清、言語不清等症狀,而遠志的益智開竅作用可以促進患者的神志恢復,改善思維能力。

中和補心丹中含有水菖蒲,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 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的功效。補心丹主要針對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狀,水菖蒲能開竅醒神,安神定志,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的症狀。
  2. 化濕止嘔: 該方劑可能還兼顧心脾兩虛、痰濕阻滯的症狀,水菖蒲能化濕止嘔,有助於消除痰濕,改善心脾功能,進一步增強補心效果。

中和補心丹中加入香附,主要是基於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香附味辛、苦,性平,歸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心悸、失眠、胸悶等症狀,往往與肝氣鬱結、心神不安有關。香附可疏肝解鬱,使肝氣舒暢,從而起到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的作用。此外,香附還能理氣止痛,對於心胸疼痛、心煩氣躁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因此,中和補心丹中加入香附,有利於改善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狀,達到補心安神、調和氣血的效果。

中和補心丹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肺: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作用。中和補心丹多用於心陰不足,心悸失眠,心煩口渴等症,天門冬可滋陰清熱,緩解心火亢盛所致的症狀。

2. 潤燥止咳: 天門冬對於肺燥咳嗽也有很好的療效。中和補心丹若用於肺燥咳嗽,天門冬可潤肺止咳,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和補心丹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其可清泄心火,對於心煩失眠、口渴心悸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降低血壓,滋陰降火: 天花粉亦能降低血壓,滋陰降火。對於高血壓、心煩易怒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中和補心丹加入天花粉,旨在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並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滋陰降火、寧心安神之效。

中和補心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補心力: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化生充足,為心臟提供充足的營養,輔助補心藥效。
  2. 燥濕健脾,防滋生痰濕: 白朮能燥濕健脾,防止脾胃濕氣過盛,而影響心臟功能。濕氣重則易生痰,痰阻心竅,影響心氣運行,故白朮能防治痰濕,有助於補心安神。

中和補心丹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清熱化痰: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中和補心丹中加入川貝母,可針對心火亢盛、痰熱壅肺引起的咳嗽、心悸、失眠等症狀,起到清熱化痰、寧心安神的作用。
  2. 潤肺止咳:川貝母還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可緩解因肺燥津傷引起的咳嗽、乾咳等症狀。中和補心丹中加入川貝母,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潤肺止咳、補心安神的效果。

中和補心丹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微溫,味甘苦,歸腎、肝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中和補心丹主要用於治療心血不足,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熟地黃能補益心血,改善氣血循環,從根本上解決心血不足的問題。
  2. 填精益髓: 熟地黃能填精益髓,滋養腎陰,對於心血不足所致的腎精虧虛,也能起到很好的補益作用。

熟地黃在中和補心丹中,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相輔相成,達到補益心血、滋陰填精的功效。

中和補心丹方劑中加入茯神,主要是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安神定志:茯神味甘性平,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中和補心丹主要針對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心臟疾病,茯神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使心神安定。
  2. 益氣健脾:茯神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中和補心丹中常與其他補心益氣藥材配伍,茯神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補益效果,促進心臟功能恢復。

中和補心丹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補氣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能補益元氣,振奮心脾,改善心氣虛弱所致的氣短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

此外,人參還具有益血生津的作用,能改善血虛所致的口渴、面色萎黃、頭昏眼花等症狀。因此,人參的加入,能夠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補心益氣、安神定志的效果,從而改善心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病症。

中和補心丹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項藥性:

一、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中和補心丹主治心血不足、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而當歸的補血作用可改善心血不足,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當歸除了補血,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中和補心丹中可能存在其他藥材導致血瘀,而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改善心血循環,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中和補心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引血下行的功效。補心丹方中,川牛膝可引導藥力下行,直達心臟,增強補心功效,同時也能改善心血循環,預防瘀血阻滯心脈。
  2. 利水消腫,健脾益氣:川牛膝還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補心丹方中,心氣不足,常伴隨水濕停留,川牛膝可幫助利水消腫,改善心氣不足,同時也能健脾益氣,為心臟提供充足的營養。

中和補心丹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心氣虛弱易導致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黃耆補氣可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心氣虛弱。
  2. 益氣養血: 黃耆能益氣生血,改善氣血不足,對於因氣血不足導致的心悸、心慌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中和補心丹中加入黃耆,旨在補氣固表、益氣養血,改善心氣虛弱,達到補心安神的功效。

中和補心丹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利水道,利水消腫: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利水消腫之功效。中和補心丹常用於心悸、失眠、心煩、口渴等症,而這些症狀往往與心火旺盛、水液虧損相關。木通的利水作用可以幫助改善水液代謝,清熱降火,從而達到緩解心煩、失眠等症狀的目的。
  2. 引藥下行,協調藥性: 木通善於引藥下行,可以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下焦,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中和補心丹中其他藥物多偏於補益心氣,而木通的引導作用可以防止藥力過於上浮,避免補益過度而導致心火更旺。

總之,木通在中和補心丹中起到通利水道、利水消腫,以及引藥下行、協調藥性的作用,為藥方整體療效的發揮提供了重要保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中和補心丹 」組成介紹

  • 白朮:

    •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牛膝:

    • 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川貝母:

    • 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茯神:

    • 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
  • 黃耆:

    • 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木通:

    • 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麥門冬:

    •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人參:

    • 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熟地黃:

    • 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天花粉:

    • 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
  • 天門冬:

    • 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
  • 香附:

    • 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遠志:

    • 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 水菖蒲:

    • 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

總結

中藥方劑「 中和補心丹 」主要成分是:麥門冬,遠志,水菖蒲,香附,天門冬,天花粉,白朮,川貝母,熟地黃,茯神,人參,當歸,川牛膝,黃耆,木通, 主治功效是:心悸伴有痰熱,嚴重的還會同時出現咽喉乾澀、煩躁、發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麥冬2兩5錢,遠志2兩,菖蒲2兩,香附2兩,天冬1兩5錢,花粉1兩5錢,白朮1兩5錢,貝母1兩5錢,熟地1兩5錢,茯神1兩5錢,人參1兩,當歸1兩,牛膝2兩,黃耆2兩,木通8錢。
棗肉為丸。龍眼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除煩、養心安神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多痰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中和補心丹, 出處:《嵩崖尊生》卷八。 組成:麥冬2兩5錢,遠志2兩,菖蒲2兩,香附2兩,天冬1兩5錢,花粉1兩5錢,白朮1兩5錢,貝母1兩5錢,熟地1兩5錢,茯神1兩5錢,人參1兩,當歸1兩,牛膝2兩,黃耆2兩,木通8錢。 主治:悸有痰熱,甚者兼咽乾煩熱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