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風內消丸

ZHI FENG NEI X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17%
肺經 13%
心經 12%
胃經 9%
腎經 8%
膽經 7%
膀胱經 4%
心包經 3%
三焦經 0%
大腸經 0%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為治風內消丸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作用在於疏散風寒、活血止痛,且能通經活絡,改善氣血循環。

川芎的辛溫之性可散寒止痛,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風寒阻滯導致的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等症狀。此外,川芎還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緩解風寒引起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達到治療風內消的目的。

治風內消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固本培元: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固腎健脾之功效。風內消丸主治風寒濕邪侵襲,導致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因此加入山藥,可補益脾胃,固本培元,增強機體抵抗力,更好地抵禦風寒濕邪。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治風內消丸中其他藥物多偏溫燥,而山藥性平,可中和藥性,避免燥性過強而傷陰耗津。同時,山藥與其他藥物合用,可增強藥效,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治風內消丸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之效。風內消丸主治風寒襲肺,鼻塞流涕等症,白芷可疏散風寒,通暢鼻竅,使鼻通氣順。
  2. 燥濕止癢,消腫止痛:白芷還具有燥濕止癢,消腫止痛之效。風內消丸所治之風寒,常伴有皮膚瘙癢、腫痛等症,白芷可燥濕止癢,消腫止痛,緩解症狀。

總而言之,白芷在治風內消丸中,起到疏散風寒,通鼻竅,燥濕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襲肺,鼻塞流涕等症狀。

「治風內消丸」方劑中加入甘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行氣止痛: 甘松氣味辛溫,具有疏風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寒之邪侵襲內臟所導致的胸悶、腹痛、氣滯等症狀。
  2. 芳香闢穢,醒脾開胃: 甘松香氣濃鬱,能芳香闢穢,醒脾開胃,對於因寒邪凝滯、脾胃不和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也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甘松在「治風內消丸」中起到疏風散寒、行氣止痛、芳香闢穢、醒脾開胃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整體提升藥效,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治風內消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性微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風內消丸主要治療風寒濕邪內侵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防風可有效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2. 疏散風邪: 風內消丸中常含有辛溫解表藥,如桂枝、麻黃等。防風可與這些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疏散風邪,避免藥物過於溫燥而傷陰。

因此,防風在治風內消丸中起到祛風止痛、疏散風邪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治風內消丸」方劑中使用烏頭,是基於其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烏頭性溫熱,入肺、腎經,可驅散寒邪,溫通經絡,故能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麻木、肢體不遂等症狀。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應由專業醫師辨證論治後使用,並嚴格控制劑量,避免中毒。若出現口脣發麻、心慌、嘔吐等中毒症狀,需立即停藥並就醫。

治風內消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風內消丸以治療風寒濕痺,血脈瘀阻爲主,當歸補血活血,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痺痛。

二、調和藥性:方中其他藥材,如羌活、獨活、防風等,性較寒涼,容易傷脾胃。而當歸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防止寒涼藥性損傷脾胃,確保藥效的發揮。

治風內消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肝風內動: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能平息肝陽上亢,緩解肝風內動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
  2. 調和營血:白芍能養血柔肝,滋陰潤燥,可改善風內消丸中其他藥物可能造成的燥熱之弊,調和營血,促進藥效的發揮。

總之,白芍在治風內消丸中發揮著平肝熄風、養血柔肝的重要作用,使其更加有效地治療風內消症。

「治風內消丸」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平肝熄風: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能有效抑制肝風內動,緩解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2. 祛風止痛:天麻能疏通經絡,祛除風邪,並具有鎮痛作用,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等,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天麻的加入能有效改善風內消丸的整體功效,使之更能有效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

甘草在治風內消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可緩解其他藥材的燥性或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2. 增強藥效: 甘草本身具有益氣補脾、緩急止痛、解毒的功效,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其治療風內消症的療效。

總體來說,甘草在治風內消丸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細辛在治風內消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有二:

  1. 散寒止痛: 細辛味辛性溫,具有散寒止痛之效,能驅散風寒,緩解因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治風內消丸主要針對風寒內襲、經絡痺阻所致的病症,細辛的散寒止痛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2. 通經活絡: 細辛性溫,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風寒導致的經絡痺阻,有助於恢復肢體功能。

細辛的加入,能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溫經散寒、止痛通絡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風寒內襲、經絡痺阻的療效。

治風內消丸中加入白膠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白膠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燥濕化痰,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內傷寒症,如脘腹冷痛、食少納呆、痰多咳嗽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行氣止痛,消腫止痛:白膠香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消腫止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腫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白膠香的溫中散寒、燥濕化痰、行氣止痛、消腫止痛等功效,與治風內消丸的治療目標相一致,因此被列為該方劑的組成之一。

「治風內消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利關節之效。風內消丸主治風寒濕邪阻絡,導致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川牛膝可疏通經絡、驅散風寒濕邪,改善患者的痺痛症狀。
  2. 活血化瘀: 川牛膝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因風寒濕邪阻絡而引起的瘀血腫痛。

因此,川牛膝在「治風內消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祛風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風寒濕邪阻絡引起的痺痛症狀。

治風內消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風內消丸治風寒濕痺,常伴有氣虛血弱、肢體麻木、畏寒怕冷等症狀,人參可補益正氣,改善體虛,增強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風內消患者的體質。
  2. 助藥力: 人參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好地驅除風寒濕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治療風內消的最佳效果。

「治風內消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風內消丸主要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疼痛,而木香的行氣止痛作用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健脾消食: 木香還有健脾消食的功能,可以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風寒濕邪侵襲容易造成脾胃功能失調,木香的健脾作用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主治功效


治風內消丸:中醫藥的傳統智慧

  • 甘草: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芷: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牛膝: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防風: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木香: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人參: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山藥: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天麻: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 細辛: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烏頭: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膠香:白膠香是一種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解毒、清熱涼血、化腐生肌、保肝等功效的中藥。

總結

治風內消丸是一種中醫藥方劑。它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補氣血、舒筋活絡等功效。治風內消丸主要用於治療男女半身不遂、左邊或右邊癱瘓、口眼歪斜、走路困難、說話困難、手腳麻木、全身疼痛等症狀。治風內消丸是一種有效的傳統中藥方劑,在臨牀上廣泛應用。

傳統服藥法


川芎1兩,乾山藥7錢半,白芷7錢半,甘松7錢半,防風7錢半,草烏(炮,去皮)5錢,當歸5錢,芍藥(酒炒)5錢,天麻5錢,甘草5錢,細辛5錢,白膠香5錢,牛膝(去蘆)5錢,兩頭尖5錢,人參2錢,木香2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櫻桃大。
每服1丸,細嚼,無灰黃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治風內消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麻痺半身不遂全身酸痛顏面神經麻痺

相同名稱方劑


治風內消丸, 出處:《魯府禁方》卷一。 組成:川芎1兩,乾山藥7錢半,白芷7錢半,甘松7錢半,防風7錢半,草烏(炮,去皮)5錢,當歸5錢,芍藥(酒炒)5錢,天麻5錢,甘草5錢,細辛5錢,白膠香5錢,牛膝(去蘆)5錢,兩頭尖5錢,人參2錢,木香2錢。 主治:男婦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謇澀,手足麻木,行步艱難,遍身疼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