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氣防風湯

YING QI FANG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6%
心經 9%
三焦經 9%
肝經 8%
腎經 7%
大腸經 7%
膀胱經 6%
胃經 6%
膽經 5%
心包經 4%
肺經
脾經
心經
三焦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迎氣防風湯」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1. 解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止咳、祛風濕之效。此湯方旨在迎氣解表,驅散外邪寒氣,防風為此方首選藥物,可起到引導藥力至表,驅散風寒的作用。
  2. 疏散風寒: 防風能疏散風寒,止咳止痛,對於風寒所致的感冒、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此湯方針對風寒表證,防風的疏散作用可使風寒之邪散發外出,達到治療目的。

迎氣防風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擅長疏散風邪,止痛解表。對於風寒襲表,引起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羌活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升散氣血,通絡止痛: 羌活具有升散之力,能通達經絡,疏通氣血運行,對於風寒凝滯經脈,導致疼痛麻木等症狀,羌活能有效緩解。

因此,迎氣防風湯中加入羌活,不僅能解表散寒,更能通絡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的功效。

「迎氣防風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和胃: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方中加入陳皮,可以幫助疏肝理氣,調和脾胃,促進氣機升降,改善氣短乏力的症狀。
  2. 降逆止嘔:陳皮可降逆止嘔,對於因脾胃不和、氣逆上衝而引起的嘔吐,有緩解作用。方中加入陳皮,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抑制嘔吐,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迎氣防風湯」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止汗之效。本方旨在迎氣防風,即補益氣血,增強抵抗力,防止外邪侵襲。人參可補益肺氣,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風邪入侵。

2. 調和藥性:方中其他藥物,如防風、荊芥等,偏於辛散,易耗氣。人參可補益氣血,與辛散藥物相配,既能疏散風邪,又能避免耗傷正氣,使藥性更趨平和,達到最佳療效。

「迎氣防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如防風、荊芥等,性味偏寒或辛散,甘草可以調和其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同時也能減緩藥物對人體的刺激。
  2. 補脾益氣: 甘草入脾經,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感冒時,人體往往氣虛乏力,甘草可以補益脾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病邪,促進機體恢復。

迎氣防風湯中包含藁本,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疏散風寒,止痛解痙: 藁本性溫,入肺經,具有散寒止痛、解痙止搐之效,可與防風、羌活等藥物協同作用,疏散風寒,緩解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
  2. 升提陽氣,通利鼻竅: 藁本辛溫,能升提陽氣,通利鼻竅,對因風寒客肺、陽氣不升引起的鼻塞、流涕、嗅覺減退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藁本在迎氣防風湯中起著疏散風寒、止痛解痙、升提陽氣、通利鼻竅的重要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物。

迎氣防風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方中加入青皮,可以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脅脹悶、脘腹疼痛等症狀。
  2. 配合防風,散寒解表: 防風性溫,善於散風寒,止痛止癢。而青皮行氣止痛,與防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散寒解表、行氣止痛的作用。

因此,青皮在迎氣防風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提升方劑整體療效。

迎氣防風湯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開胃,化濕止嘔: 白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理氣化濕,開胃止嘔。迎氣防風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伴隨脾胃不和、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白荳蔻可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緩解嘔吐。
  2. 溫中散寒,止咳化痰: 白荳蔻還具有溫中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風寒外感常伴隨胸悶咳嗽、痰多等症狀,白荳蔻可溫肺化痰,有助於緩解咳嗽,改善呼吸道症狀。

迎氣防風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方中以防風、荊芥疏散風寒,但風寒易傷肺,導致肺氣不宣,外邪難以祛除。黃柏苦寒,能清肺熱,燥濕止咳,並能抑制邪氣,輔助防風、荊芥驅散風寒。同時,黃柏還能清熱解毒,防止外邪入裏化熱,避免病情加重,使患者更快恢復。

迎氣防風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 升麻性微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之效。與防風、葛根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祛散外邪,緩解風邪入侵所致的表證,如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
  2. 升陽舉陷: 升麻能升提陽氣,具有升陽舉陷之功效。當外邪侵襲,陽氣被困,氣機不暢時,升麻可幫助提振陽氣,使氣血運行順暢,緩解因氣虛導致的症狀,例如疲乏無力、頭暈目眩等。

總之,升麻在迎氣防風湯中,既能疏風解表,又能升陽舉陷,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外感風寒之症的功效。

「迎氣防風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升發陽氣: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發陽氣之功。此方以防風、荊芥等藥物辛溫解表,但若肝氣鬱結,則陽氣難以升發,難以順利發揮解表之效。加入柴胡疏肝解鬱,可使陽氣升發,助解表藥物發揮效力。
  2.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 迎氣防風湯以解表散寒為主,但若氣血運行不暢,則藥物難以到達病所。柴胡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使藥力更有效地作用於病位,提高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柴胡在「迎氣防風湯」中起著疏肝解鬱、升發陽氣,以及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完善。

迎氣防風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迎氣防風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氣虛表虛之症,而黃耆能補益正氣,使機體抵抗力增強,有效抵禦外邪侵襲,達到固表止汗的效果。
  2. 扶正祛邪: 黃耆能補氣生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力。迎氣防風湯中加入黃耆,可以扶助正氣,抵抗邪氣,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迎氣防風湯」

迎氣防風湯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疏肝理氣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風熱感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悶、腹脹、噁心、嘔吐、泄瀉等症狀。

組成:

  • 防風
  • 羌活
  • 陳皮
  • 人參
  • 甘草
  • 藁本
  • 青皮
  • 白荳蔻
  • 黃柏
  • 升麻
  • 柴胡
  • 黃耆

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
  • 白荳蔻

    • 性味:溫、辛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
  • 柴胡

    • 性味:微寒,味微苦
    • 歸經:肝、膽經
    • 功效: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陳皮

    • 性味:溫、苦、辛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
  • 防風

    • 性味:溫、微苦
    • 歸經:肺、脾、膀胱經
    • 功效: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
  • 藁本

    • 性味:溫、辛
    • 歸經:肝、腎二經
    • 功效: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
  • 黃柏

    • 性味:寒、苦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
  • 黃耆

    • 性味:溫、甘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
  • 羌活

    • 性味:辛溫
    • 歸經:風池穴、經外奇穴
    • 功效: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青皮

    • 性味:辛、溫、微苦
    • 歸經:肝、脾、胃經
    • 功效: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
  • 人參

    • 性味:甘、微溫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補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
  • 升麻

    • 性味:辛、苦、甘,微寒
    • 歸經:肝、膽、脾、胃經
    • 功效: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

主治

風熱之邪侵犯肺臟,肺氣運行不暢,鬱結嚴重,導致肩背疼痛,出汗,小便次數多但每次量少。

用法用量

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用。

禁忌

陰虛、內熱、熱咳、喘證,以及孕婦忌服。

總結

迎氣防風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一種複方中藥,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疏肝理氣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風熱感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悶、腹脹、噁心、嘔吐、泄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防風5分,羌活5分,陳皮5分,人參5分,甘草5分,藁本3分,青皮3分,白豆蔻2分,黃柏2分,升麻4分,柴胡1錢,黃耆(蜜水炒)1錢。
瀉風熱。
上銼一劑。
水煎,食後溫服。
面白脫色氣短者不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風熱感冒初起,症狀較輕時使用。若風熱較重,可加用大青葉、薄荷等清熱解毒藥;若肺氣鬱甚,可加用鬱金、香附等理氣藥;若汗出較多,可加用知母、黃連等止汗藥。

相關疾病


肩中部肩痛容易焦慮恐懼肩關節痛背痛頻尿容易憂鬱肩前部肩痛

相同名稱方劑


迎氣防風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防風5分,羌活5分,陳皮5分,人參5分,甘草5分,藁本3分,青皮3分,白豆蔻2分,黃柏2分,升麻4分,柴胡1錢,黃耆(蜜水炒)1錢。 主治:瀉風熱。主治:風熱乘肺,肺氣鬱甚,肩背痛,汗出,小便數而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