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肝湯

YI G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19%
腎經 17%
心經 12%
肺經 10%
胃經 7%
膽經 2%
心包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益肝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肝:當歸為補血要藥,其性溫和,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可補血養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臟氣血不足,有助於肝臟功能的恢復。
  2. 活血化瘀:當歸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肝臟氣血運行不暢,消除瘀血,促進肝臟組織修復。

因此,益肝湯中加入當歸,可以有效地補血養肝、活血化瘀,達到治療肝臟疾病的目的。

益肝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肝氣鬱結會導致胸脅脹痛、情緒不暢等症狀,川芎能疏通肝氣,使之順暢,進而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改善循環: 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氣血流通不暢會影響肝臟功能,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臟微循環,有助於肝臟排毒解毒。

益肝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歸肝脾經。其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對於肝氣鬱結導致的肝脾不和,白芍能起到疏肝解鬱、健脾和胃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緩解肝臟不適。
  2. 斂陰止痛: 白芍有斂陰止痛的作用,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並減少肝血的耗損,有利於肝臟的恢復。同時,白芍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肝氣鬱結引起的焦慮、失眠等症狀。

益肝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肝臟藏血,而肝血不足容易導致肝陰虛,出現頭暈眼花、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熟地黃能補益肝血,改善肝陰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2. 配伍增效: 益肝湯中多以滋陰養肝、活血化瘀等藥物為主,熟地黃作為主要的滋陰補血藥,可以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益肝湯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肝氣升發: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肝氣升發需脾氣健運為本,白朮能補脾益氣,使脾胃運化正常,則肝氣得以升發,有助於改善肝氣鬱滯、肝陽不足等症狀。
  2. 扶正祛邪,增強療效:益肝湯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肝陽不足等病症,白朮的補脾益氣作用,可增強機體正氣,提高抵抗力,從而更好地抵禦邪氣,促進疾病的康復。

益肝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引血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血瘀不通所致的肝病,川牛膝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肝經,改善肝臟功能。
  2. 利水消腫,引濕下行: 川牛膝兼具利水消腫的功效。肝病患者常伴有水腫、腹水等症狀,川牛膝能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減輕患者的痛苦。

綜上所述,川牛膝在益肝湯中發揮著活血化瘀、引血下行,利水消腫、引濕下行的作用,有效改善肝病患者的病症。

益肝湯中包含續斷,主要是基於其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生肌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肝腎不足、筋骨痠軟、腰膝痠痛、頭昏目眩等症狀相契合。

續斷性味甘苦,性溫,入肝腎經,能補肝腎之精血,強筋骨,止血生肌。對於肝腎不足導致的筋骨痠軟、腰膝痠痛等症狀,續斷能起到補益肝腎、強筋骨的作用,同時也能改善頭昏目眩等症狀。

因此,續斷的加入,能夠協同其他藥物,全面改善肝腎不足所導致的各種病症,達到益肝健腎、強筋骨的效果。

益肝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脾益腎,健運肝氣: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脾益腎、滋陰養血之功效。脾腎為肝之根本,脾虛則肝失所養,腎虛則肝失所藏,導致肝氣失調。山藥補脾益腎,可改善肝氣的運行,有助於肝臟功能的恢復。
  2. 健脾和胃,助消化吸收: 山藥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肝臟的營養供應。肝臟作為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需要充足的營養才能正常運作。山藥的健脾作用,可提高肝臟的營養吸收,有助於肝臟功能的恢復。

益肝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健脾,促進肝氣運化: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有消食健脾、和胃止痛的作用。肝主疏泄,與脾胃關係密切,脾胃虛弱會影響肝氣的正常運化,導致肝氣鬱結。木瓜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肝氣疏泄,從而改善肝臟功能。
  2. 軟堅散結,利於肝氣流通:木瓜含有豐富的蛋白酶,具有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肝臟喜條達,若肝氣鬱結,則易形成肝氣不舒、氣滯血瘀等症狀。木瓜軟堅散結,有助於疏通肝氣流通,改善肝臟的血液循環,進而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各種症狀。

益肝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寧心安神:遠志味甘、性溫,入心、肺經,具有疏肝解鬱、寧心安神之效。益肝湯多用於肝鬱氣滯、心神不安之症,而遠志能通過疏肝解鬱,使肝氣條達,並安定心神,從而改善情緒,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2. 助益肝氣,提升藥效:益肝湯以益肝、養肝為主要目的,遠志入心經,可通過心氣的調節來影響肝氣,使肝氣充足,進而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益肝的目的。

益肝湯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烏藥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益肝湯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胃脘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烏藥有助於疏解肝氣鬱結,緩解疼痛。
  2. 溫腎助陽:烏藥還具有溫腎助陽的功效。肝腎相生,肝氣鬱結易損傷腎陽,烏藥溫腎助陽,有助於補益肝腎,從根本上改善肝氣鬱結的症狀。

因此,益肝湯中加入烏藥,既能疏肝理氣,又能溫腎助陽,起到協調肝腎、緩解肝氣鬱結的作用,提升療效。

益肝湯中加入乳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化瘀: 乳香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功效,可改善肝臟氣血運行不暢,緩解肝區疼痛,以及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肝臟功能失調。
  2. 消腫止痛: 乳香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消散肝臟周圍的炎症反應,減輕肝臟腫脹,並緩解因肝臟病變引起的疼痛。

乳香在益肝湯中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肝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益肝湯」

組成:

  • 當歸
  • 川芎
  • 白芍
  • 熟地黃
  • 白朮
  • 川牛膝
  • 續斷
  • 山藥
  • 木瓜
  • 遠志
  • 烏藥
  • 乳香

主治功效:

清肝瀉熱、疏肝理氣

方劑組成介紹: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續斷: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
  •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 遠志: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總結:

益肝湯具有清肝瀉熱、疏肝理氣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肝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耳鳴、胸脅脹痛、腹痛、泄瀉、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白朮、牛膝、川斷、山藥、木瓜、遠志、烏藥、乳香。
調榮衛,和氣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益肝湯是一首中藥方劑,使用前應諮詢醫生,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癡呆智能低下腹內有腫塊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益肝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白朮、牛膝、川斷、山藥、木瓜、遠志、烏藥、乳香。 主治:調榮衛,和氣血。主治:經正行而男女交合,敗血不出,精射胞門,精與血搏,入於任脈,留於胞中,輕則血瀝不止,陰絡傷則血內溢,重則瘀血積聚,少腹硬起作痛,小便頻澀,病似伏梁,甚則厥氣上衝,奔竄胸膈,病似癲狀,終身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