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補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 補氣固本: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能補益元氣,增強人體抵抗力。五補丸以補益氣血、滋陰填精為目的,人參的加入可作為主要的補氣藥,為其他藥材的補益作用打下基礎。
- 協調藥性: 五補丸中多為滋陰補血藥材,如當歸、熟地等。人參的加入可以起到中和藥性、防止過於滋膩的作用,使藥效更趨於平衡。同時,人參亦可促進氣血運行,使其他藥材的功效更好地發揮。
五補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五補丸以補益氣血、滋陰養腎為主,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腎為水液之本,茯苓健脾利濕,可使脾胃運化正常,腎氣充盈,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補益作用。
二、利水滲濕: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避免補益藥物造成濕邪困阻,影響藥效。同時,茯苓可促進代謝,減少藥物副作用,提升補益效果。
五補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滋陰補血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滋陰涼血,養血生津。五補丸旨在補益氣血,而生地黃可緩解因氣血不足而引起的陰虛內熱,避免補益過度而導致上火。
此外,生地黃能與其他藥材如當歸、熟地黃等協同作用,更好地滋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全面補益的效果。
五補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引補入腎: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五補丸以補腎為主,而川牛膝可引補藥之精氣下行至腎,增強補腎效果。
- 利水消腫,通利關節: 川牛膝亦具利水消腫作用,可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水腫等症狀。同時,其通利關節的功效,可緩解因腎虛引起的腰膝疼痛。
綜上所述,川牛膝加入五補丸,可增強補腎效果,並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使補益效果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五補丸介紹
五補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人參、茯苓、生地黃、川牛膝四味藥材組成,具有補氣、養血、滋陰、利水、祛風濕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體虛乏力、腰膝酸軟、水腫、風濕痹痛等症狀。
組成藥材介紹
人參: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等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食慾不振、失眠、心悸等症狀。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健脾、利水、祛濕、安神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虛腹瀉、水腫、尿路感染、失眠等症狀。
生地黃: 生地黃性涼,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等功效。用於治療陰虛發熱、口乾舌燥、盜汗、失眠等症狀。
川牛膝: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具有活血化瘀、強筋壯骨、利水消腫等功效。用於治療瘀血閉阻引起的疼痛、腰膝酸軟、水腫等症狀。
五補丸功效
五補丸具有補氣、養血、滋陰、利水、祛風濕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體虛乏力、腰膝酸軟、水腫、風濕痹痛等症狀。
服用方法
五補丸通常口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 9 至 12 克,用溫水送服。
注意事項
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不適合服用五補丸。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五補丸。
服用五補丸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總結
五補丸是一款補氣、養血、滋陰、利水、祛風濕的中藥方劑,常被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體虛乏力、腰膝酸軟、水腫、風濕痹痛等症狀。在服用五補丸時應注意藥物禁忌和注意事項,以確保安全有效地使用五補丸。
傳統服藥法
巴戟2兩,牛膝2兩,山藥2兩,白蒺藜2兩,菟絲子(酒浸3日,洗,焙乾) 1兩半,木香1兩半,人參1兩半,白茯苓1兩半,黃耆1兩半,川椒(微炒) 1兩半,蓯蓉1兩半,遠志(去心)1兩半,附子(炮,去皮臍) 1兩,桂(去皮) 1兩,舶上茴香1兩,北五味子1兩,山茱萸1兩,破故紙(微炒)1兩。
上擇淨稱,為末,以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鹽湯或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補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組成: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地骨皮1兩,熟乾地黃(焙)1兩。 主治:虛勞羸瘦,飲食減少,困倦無力。
五補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 五補丸(《丹溪心法》卷三。)出處:《丹溪心法》卷三。組成:枸杞半兩,鎖陽半兩,續斷1兩,蛇床(微炒)1兩,兩頭尖2錢半。主治:補損。 。 主治:補損。
五補丸, 出處:《必效》引李子昭方(見《外台》卷三十一)。 組成: 五補丸(《必效》引李子昭方(見《外台》卷三十一)。)出處:《必效》引李子昭方(見《外台》卷三十一)。組成:人參、茯苓、地骨衣、乾地黃、牛膝各等分。主治:安七魄,鎮五臟,堅骨髓,養神明,久服卻病延年。 。 主治:安七魄,鎮五臟,堅骨髓,養神明,久服卻病延年。
五補丸,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防風1兩半,人參1兩半,蓯蓉1兩半,乾地黃1兩半,羚羊角1兩半,麥門冬1兩半,天門冬1兩半,芍藥30株,獨活30株,乾薑30株,白朮30株,丹參30株,食茱萸(一本雲山茱萸)30株,甘草30株,茯神30株,升麻30株,黃耆30株,甘菊花30株,地骨皮30株,五加皮30株,石斛30株,牛膝30株,薯蕷30株,秦艽1兩,川芎1兩,生薑屑1兩,桂心1兩,防己1兩,黃芩1兩,寒水石3兩,附子18铢,石膏3兩。 主治:風病服湯藥,患虛熱翕翕然。
五補丸, 出處:《千金》卷十九。 組成:人參4分,五加皮4分,五味子4分,天雄4分,牛膝4分,防風4分,遠志4分,石斛4分,薯蕷4分,狗脊4分,蓯蓉12分,乾地黃12分,巴戟天6分,茯苓5分,菟絲子5分,覆盆子8分,石龍芮8分,萆薢2分,石南2分,蛇床子2分,白朮2分,天門冬7分,杜仲6分,鹿茸15分。 主治:久服卻病延年。主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腰腳痠疼,肢節苦痛,目暗(目荒)(目荒),心中喜怒恍惚不定,夜卧多夢,覺則口乾,食不得味,心常不樂,多有意怒,房室不舉,心腹脹滿,四體疼痹,口吐酸水,小腹冷氣,尿有餘瀝,大便不利。
五補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一引《聖惠》。 組成:巴戟(去心)4兩,牛膝(酒浸,焙)4兩,山芋4兩,蜀椒(去目并合口者)4兩,蓯蓉(酒浸,令乾,切,焙)4兩,附子(炮,去皮臍)3兩,黃耆(銼)3兩,桃仁(水浸,令乾,去皮尖雙仁,炒)3兩,補骨脂(酒浸)3兩,茴香子3兩,舶上茴香(炒)3兩,木香2兩,人參2兩,白茯苓2兩,山茱萸2兩,五味子2兩,桂(去心)2兩,羌活(去蘆頭)2兩。 主治:丈夫久服,烏發須,駐顔色,進飲食,壯氣。婦人久服,除風氣諸候。主治:男子元臟虛憊,目昏耳聾,陽道衰弱,夜多小便,膀胱積滯,臍下疼痛,疝氣攻註,夜夢鬼交,精神恍惚,腰重胯痛,腰膝痠痛,筋力睏乏。並婦人血海冷弱,子宮虛冷,面黃,心腹疼痛,四肢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