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咯膏

止咯膏

ZHI GE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0%
腎經 20%
心經 20%
肺經 20%
肝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止咯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咳: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因肺熱燥咳、痰少而黏、口乾舌燥等症狀的咳嗽,生地黃可以清熱降火,滋陰潤肺,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2. 滋陰養血潤燥: 咳嗽常伴隨口乾舌燥、咽喉幹癢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緩解因肺熱耗傷津液所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不適等症狀,進一步促進咳嗽的緩解。

止咯膏中添加川牛膝,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引藥下行的特性。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利水消腫等功效。

在止咳方劑中,川牛膝主要起到引導藥物下行,直達肺部的作用,同時還能活血化瘀,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止咯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腎虛有火」所致的出血症狀,表現為:

  1. 咯血、唾血:指非因外傷,血從肺或咽喉而出,屬虛火灼傷肺絡。
  2. 不嗽即咯出血:未伴隨劇烈咳嗽,出血呈顆粒狀(血疙瘩)、碎屑(血屑)或細絲狀(血絲),反映陰虛火旺、火熱煎灼津血,致血液凝結成異常形態。

此症病機關鍵在 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火灼肺金,損傷血絡。傳統將其歸於「腎火刑金」範疇,與單純肺熱咯血(如外感熱證)有別,需滋腎陰兼降火止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物配伍

  1. 生地黃

    • 功效:滋腎陰、涼血止血。
    • 作用:針對「腎虛有火」之本,既補腎陰以制虛火,又直接清熱涼血,阻斷火熱迫血妄行之病理。
  2. 牛膝

    • 功效:引火下行、活血兼止血。
    • 作用:將上炎之虛火導向腎中,助生地降火;其「活血」特性可防止血留瘀,適用於血絡損傷的出血。

輔助調服藥物
3. 青黛

  • 功效:清肝瀉火、涼血解毒。
  • 作用:肝火常助腎火上擾,青黛清肝以斷火勢連鎖,加強涼血止血之效。
  1. 杏仁

    • 功效:潤肺降氣、止咳。
    • 作用:雖主症「不嗽」,但肺氣降則火隨氣下,輔助牛膝引火下行,兼防陰傷肺燥。
  2. 青荷葉末

    • 功效:清熱止血、升清降濁。
    • 作用:荷葉輕清,能散瘀止血,調和氣機升降,助瘀熱消散。

方劑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 「滋腎涼血為本,降火止血為標」 為設計邏輯:

  • 滋補腎陰(生地)結合 引火歸元(牛膝),從根源緩解虛火。
  • 涼血止血(生地、青黛)與 活血防瘀(牛膝、荷葉)並行,避免血止留瘀。
  • 調和氣機(杏仁降肺、荷葉升清),恢復氣血正常運行。

全方標本兼顧,針對腎虛火炎咯血之病機層層化解,體現中醫「治病求本」與「臟腑相關」的整體思維。

傳統服藥法


生地、牛膝。
煎膏。
入青黛、杏仁、青荷葉末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咳血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止咯膏, 出處:《一見知醫》卷三。 組成:生地、牛膝。 主治:腎虛有火,咯血,唾血,不嗽即咯出血疙瘩,或血屑,或血絲。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