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咽太平丸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薄荷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咽喉腫痛、灼熱、幹癢等症狀,對於由熱毒引起的咽喉不適,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 疏散風熱,利咽開音:薄荷能疏散風熱,利咽開音,對於因風熱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同時,薄荷能促進唾液分泌,滋潤咽喉,減輕咽喉乾燥不適。
清咽太平丸中包含川芎,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通竅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能行氣活血,通經止痛。咽喉腫痛多因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所致,川芎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促進咽喉組織修復,從而達到清咽止痛的效果。
此外,川芎還能開竅通竅,緩解鼻塞、頭疼等伴隨症狀,有助於全面改善咽喉不適。
清咽太平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開音、利咽止痛的功效。其能疏散肺氣,利咽喉,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排膿散結: 桔梗亦可促進膿液排出,有助於化解咽喉部位的炎症和積聚,進一步緩解咽喉不適。
因此,桔梗在清咽太平丸中,扮演著宣肺利咽、排膿散結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有效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清咽太平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甘草性味甘平,能調和藥性,減緩其他藥物的燥性或毒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減少副作用。
- 補脾益氣,增強免疫: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病菌感染,緩解咽喉炎症,促進康復。
因此,甘草在清咽太平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清咽太平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解表止咳: 防風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咳的作用。清咽太平丸主要針對風寒襲肺、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防風可以有效地驅散風寒,緩解咽喉疼痛,並促進痰液排出。
- 引藥入肺,增強療效: 防風具有引藥入肺的功效,可以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肺部,從而增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達到更好地治療咽喉炎症的效果。
清咽太平丸中包含柿餅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清熱化痰: 柿餅霜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對於肺熱燥咳、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配伍增效: 柿餅霜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起到增效作用。例如,與麥冬、甘草等藥材搭配,可以加強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效果,提高方劑的療效。
總而言之,柿餅霜在清咽太平丸中起到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作用,並與其他藥材相互配伍,增強療效。
「清咽太平丸」原本方劑中確實含有「犀角」,其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古人認為其能清熱解毒,對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鎮驚止痙: 犀角還具有鎮驚止痙的作用,對於因熱毒上擾、神志不清、驚厥抽搐等症狀也有效。
然而,現今犀牛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其角已被禁止使用。因此,現代藥學已不再使用「犀角」,而以其他藥材替代,例如羚羊角、牛黃等,以達到類似的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清咽太平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咽喉腫痛,流熱涎」,其病機為熱邪上攻咽喉,灼傷津液,乃至紅腫熱痛,伴隨分泌物增多;「膈上有火」指胸膈鬱熱,熱邪燔灼,可致「早間咯血」,因晨起氣機升發,熱迫血絡而見咯血;「兩頰常赤」為陰虛內熱或陽明熱盛之徵,熱鬱面部絡脈;「咽喉不清」則概括咽喉乾燥、嘶啞、異物感等不適,總屬熱壅上焦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涼血解毒:
- 犀角(現多以水牛角濃縮粉替代)為君藥,性寒涼,善清心胃火毒、涼血止血,針對膈上鬱火及咯血。以人乳浸焙,或取其滋潤之性,緩解犀角燥烈之弊,或增強養陰潤燥之效。
- 柿霜甘涼,潤肺化痰,清上焦虛火,助犀角緩解咽喉乾痛與熱涎。
疏風散邪利咽:
- 薄荷葉辛涼,輕揚升散,疏風熱、利咽喉,為喉科要藥;
- 防風辛甘微溫,祛風解表,與薄荷協力疏散外邪,防風性溫可制諸藥過寒。
調氣活血止痛:
- 桔梗宣肺祛痰,載藥上行,直達病所,與甘草配伍成「甘桔湯」,為治咽痛基礎方;
- 川芎辛溫,活血行氣,開鬱散火,古人認為「火鬱發之」,川芎能疏解鬱熱,並防涼藥冰伏氣血。
調和緩急:
- 甘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蜜丸含服更增潤燥護黏膜之效。
綜合原理
全方以犀角、柿霜清熱涼血潤燥為核心,薄荷、防風透散外邪,桔梗、甘草利咽調氣,川芎活血疏鬱,共奏清上焦鬱熱、涼血止血、消腫利咽之效。含化法使藥力持久作用於咽喉,尤其適於熱邪兼陰傷之證。
傳統服藥法
薄荷葉1兩,川芎2兩,桔梗3兩,甘草2兩,防風2兩,柿霜2兩,犀角2兩(用人乳浸,焙乾為末)。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含化,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咽太平丸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咽太平丸,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二。 組成:薄荷葉1兩,川芎2兩,桔梗3兩,甘草2兩,防風2兩,柿霜2兩,犀角2兩(用人乳浸,焙乾爲末)。 主治:咽喉腫痛,流熱涎。膈上有火,早間咯血,兩頰常赤,咽喉不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