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脈補中湯

SHENG MAI BU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21%
心經 16%
胃經 12%
三焦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6%
肝經 5%
心包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生脈補中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生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方中以麥門冬滋陰潤燥,緩解氣陰兩虛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不安等症狀。
  2. 益氣養心: 麥門冬雖滋陰,但其甘潤之性亦可益氣養心,與人參、五味子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提高心氣,改善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達到補中益氣、生津止渴的功效。

生脈補中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 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生脈補中湯中人參、麥冬皆屬寒涼之品,容易傷脾胃,甘草可以減輕其寒涼之性,保護脾胃功能,使藥物更平和地發揮療效。
  2. 增強藥效: 甘草本身具有益氣補脾、潤肺止咳、解毒生津的作用。與人參、麥冬相配,可以增強補氣生津、養陰潤肺的功效,使藥效更佳。

生脈補中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方中麥冬、人參等藥性偏涼,易傷脾胃,生薑能起到溫陽補脾的作用,避免藥物寒涼傷胃,使藥力更易吸收。
  2. 配合人參,益氣補虛: 生薑與人參同用,能增強人參的補氣效果,促進人參藥性發揮,達到益氣補虛的效果。

生薑在生脈補中湯中起著溫陽和胃、協調藥性的作用,使藥物更加溫和有效。

生脈補中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生脈補中湯主治氣陰兩虛,而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更難以滋陰。白朮健脾益氣,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為氣陰之源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有助於氣陰雙補。
  2. 固攝津液:白朮亦有固攝津液之效,可防止津液外泄,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滋養陰液,從根本上解決氣陰兩虛的根本問題,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生脈補中湯中加入柴胡,是為了疏肝解鬱,調和氣機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退熱除煩之效。在生脈補中湯中,柴胡主要起到疏解肝氣鬱結的作用。因為氣虛津傷,容易導致肝氣鬱結,而肝氣鬱結則會進一步加重氣虛津傷,形成惡性循環。加入柴胡,可以疏通肝氣,使氣機流通,進而緩解氣虛津傷的症狀。此外,柴胡還可升舉中氣,利於補益氣陰,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生脈補中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之功效。生脈補中湯主要用於治療氣陰兩虛,脾胃虛弱所致的倦怠乏力、口渴咽乾等症,陳皮可助脾胃運化,緩解脾虛不運導致的痰溼停滯,從而增強藥效。
  2. 調和藥性: 生脈補中湯中含有甘草,性甘溫,味甘偏甜,易膩滯脾胃。陳皮性溫,味辛苦,可解甘草之膩,使其藥力更易發揮,避免藥性過於偏燥。

因此,生脈補中湯中加入陳皮,既能理氣健脾,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佳。

生脈補中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生津潤腸等功效。生脈補中湯主要用於氣陰兩虛,體虛乏力,口乾咽燥,心悸氣短等症,當歸可補益心血,滋養肺陰,改善氣陰不足的狀態。
  2. 和血潤燥: 當歸與生地黃、麥冬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氣陰兩虛所致的燥熱、津液不足等症狀,並促進氣血運行,使整體狀態趨於平衡。

生脈補中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為補氣要藥,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對於氣虛乏力、汗出不止的患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固本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虛導致的汗多、體弱、容易疲勞等症狀。
  2. 增強補氣效果: 生脈補中湯以麥冬、五味子為主,滋陰潤肺,但同時也需要補氣以平衡陰陽。黃耆的加入,可以協同麥冬、五味子,增強補氣效果,使整體藥效更加全面,更有效地達到滋陰補氣、生津止渴的目的。

生脈補中湯中包含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契合。

生脈補中湯主要用於治療氣陰兩虛、津液虧損所致的症狀,如口渴、咽乾、氣短乏力等。人參作為補氣藥,能振奮脾胃,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同時亦能生津止渴,益氣固表,有助於緩解氣陰兩虛所致的症狀,使氣血充盈,津液充足,達到補中益氣、生津潤燥的目的。

生脈補中湯的組成中,包含升麻,主要原因在於升麻具有以下功效:

  1. 升陽舉陷: 生脈補中湯以補氣養陰為主,但升麻能升發陽氣,扶正祛邪,避免藥性過於滋膩,防止氣陷於下。
  2. 疏散風邪: 升麻具有疏散風邪之功,可防止氣陰不足所致的風邪內侵,使補氣養陰效果更佳。

總而言之,生脈補中湯中加入升麻,可以起到升陽舉陷、疏散風邪的作用,使其補氣養陰效果更佳,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生脈補中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氣,固元氣: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汗、益氣生津之效。生脈補中湯主要用於治療氣陰兩虛,肺津不足所致的虛汗、心悸、口渴等症狀。五味子可斂肺氣,防止津液過度耗散,同時還能固元氣,增強機體抵抗力。

2. 補腎氣,助脾運:五味子亦能補腎氣,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腎氣充足,則脾運健旺。生脈補中湯中的其他藥物如麥冬、人參等也具有補益脾腎之效。五味子與之搭配,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補益氣血,改善臟腑功能。

主治功效


生脈補中湯是一款中藥方劑,由甘草、生薑、白朮、柴胡、陳皮、當歸、黃耆、人參、升麻、五味子組成。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可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柴胡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生脈補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誤汗太過,津液外亡而小便不利者;中氣不足,暑令多汗,燥渴脈弱。

誤汗太過,津液外亡而小便不利者:是指因出汗過多,導致體內津液流失過多,從而引起小便不暢的症狀。

中氣不足,暑令多汗,燥渴脈弱:是指脾胃功能虛弱,在炎熱的夏季容易出汗,並伴有口渴、脈搏微弱等症狀。

生脈補中湯通過補氣、益氣、生津、止渴等功效,可以緩解誤汗太過、津液外亡而小便不利、中氣不足、暑令多汗、燥渴脈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脈散合補中益氣湯。潤津液,助氣化。
(《醫級》卷八)。家秘加車前子,其效更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益氣生津、復脈固脫的功效,適用於誤汗太過,津液外亡而小便不利者;中氣不足,暑令多汗,燥渴脈弱。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生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脈補中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四。 組成:生脈散合補中益氣湯。 主治:潤津液,助氣化。主治:誤汗太過,津液外亡而小便不利者;中氣不足,暑令多汗,燥渴脈弱。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