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湯

QING H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肝經 16%
腎經 14%
脾經 13%
胃經 13%
心經 7%
膽經 5%
大腸經 4%
膀胱經 3%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肺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青蒿湯的組成中包含青蒿,原因如下:

  1. 青蒿為君藥:青蒿是青蒿湯的主藥,具有清熱解暑、除瘧疾的功效。其藥性苦寒,能清熱解毒,特別針對暑熱所致的瘧疾,具有顯著療效。
  2. 臨牀驗證:青蒿湯源於《傷寒論》,歷代醫家臨牀驗證其有效性,成為治療瘧疾的經典方劑。青蒿作為主藥,其藥效在方劑中發揮關鍵作用,為青蒿湯療效的重要保障。

青蒿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解表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之功效。青蒿性寒,善於清熱解暑,但容易傷陽氣,而生薑則能溫陽散寒,有助於緩解青蒿的寒涼之性,避免傷及正氣。

二、 和胃止嘔: 生薑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青蒿湯常用於治療暑濕感冒,容易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生薑能起到調和脾胃、止嘔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有效。

青蒿湯為一方經典的中醫處方,其配方中確實包含人尿這一成分,此乃古法療疾之秘。在傳統中醫學裏,人尿,又稱為「人中黃」,被視為一味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功效的藥材。據《本草綱目》記載,人尿能治多種疾病,特別是對於熱病、火毒及濕熱等症狀,有獨到療效。在青蒿湯的配方中,青蒿本身性寒味苦,主攻清熱解暑、袪風除濕;而加入人尿,則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並促進身體水液代謝,共同協同作用於治療如暑熱病、黃疸等病症。此方結合多種藥材,旨在達到調和陰陽、疏通經絡、扶正祛邪之目的,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然而,現代應用時應遵從專業醫師指導,確保安全有效。

青蒿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等熱性病症。其配方精妙,其中一味重要藥材即為常山。常山,在中醫學中被視為苦寒之品,歸肝、脾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截瘧驅蟲的功效。據《本草綱目》記載,常山能治瘧疾,且有吐痰涎的作用,對於熱病引起的嘔吐亦有療效。在青蒿湯中,常山與青蒿相互配合,一者善於清熱解暑,一者長於截斷瘧疾,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增強了方劑的抗瘧效果。此外,常山還能調節人體免疫機能,增強對瘧原蟲的抵抗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因此,常山在青蒿湯中的應用,不僅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也彰顯了傳統藥物在現代疾病防治中的獨特價值。

青蒿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 柴胡性微寒,善於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疏暢,並可和解表裏,使表邪得解,內熱得消。這與青蒿湯治療瘧疾的病機相契合,瘧疾常伴有肝氣鬱結、寒熱往來等症狀,柴胡可協同青蒿清熱解毒、祛邪止瘧之功。
  2. 引藥入肝,增強療效: 柴胡入肝經,可引導青蒿等藥物直達肝臟,發揮其清熱解毒、驅除瘧邪的藥效。同時,柴胡還能增強青蒿湯的整體療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青蒿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病、暑熱等症狀。其中,鱉甲作為一味重要藥材,其入方自有深意。根據中醫理論,鱉甲性寒味鹹,歸肝腎二經,具有滋陰清熱、軟堅散結之效。在青蒿湯中,它能協同青蒿、黃芩等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清熱涼血、滋陰退蒸的作用。對於熱病後期出現的低熱不退、夜熱早涼、手足心熱等陰虛火旺之象,鱉甲能夠補益肝腎之陰,達到滋陰清熱的效果。此外,其還能增強方中藥物對肝腎的滋養作用,使整個方劑更趨平衡,適宜於長期發熱或熱病後期的患者,從而促進身體的康復。

青蒿湯中加入烏梅,主要是基於其斂酸止瀉的作用。烏梅性酸斂,入肝、脾、肺經,能收斂腸胃,止瀉止痢,並可緩解因暑熱所致的口渴、心煩等症狀。

青蒿湯主治暑濕瘧疾,其方中以青蒿清熱解暑,柴胡疏散風寒,而烏梅的加入則可保護脾胃,避免暑熱過盛傷及脾胃,同時也能增強藥效,使青蒿湯更能有效地治療暑濕瘧疾。

青蒿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青蒿性寒,甘草性甘溫,兩者配伍能調和藥性,使藥力平和,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減少對脾胃的損害,更易於患者服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有解毒、緩和藥性、補氣和中、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等作用,配合青蒿能增強其清熱解暑、抗瘧疾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甘草在青蒿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調和藥性,還能增強藥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青蒿湯」的主治功效為治療長期積鬱的肥甘油膩之氣,導致寒熱交替發作的瘧疾。其組成藥物包括青蒿、生薑、人尿、常山、柴胡、鱉甲、烏梅、甘草等。

青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人尿性味鹹、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止血、明目、祛風、止癢等功效。

常山性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柴胡性味苦、微寒,入肝、膽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青蒿湯是由青蒿、生薑、人尿、常山、柴胡、鱉甲、烏梅、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傳統代功效。用於治療長期積鬱的肥甘油膩之氣,導致寒熱交替發作的瘧疾。

傳統服藥法


青蒿(自然汁)1合,生薑(自然汁)半合,童便半合,常山(銼)3分,柴胡(去苗)3分,鱉甲(去裙襕,醋炙黃)半兩,烏梅肉(焙)半兩,甘草(炙,銼)1分。
上除汁外,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入前3味汁各少許,同煎至1大盞,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青蒿湯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嘔吐肥胖身體發低熱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青蒿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組成:青蒿(自然汁)1合,生薑(自然汁)半合,童便半合,常山(銼)3分,柴胡(去苗)3分,鱉甲(去裙襕,醋炙黃)半兩,烏梅肉(焙)半兩,甘草(炙,銼)1分。 主治:久積肥氣,寒熱痎瘧。

青蒿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八。 組成:青蒿(焙)2兩,知母(焙)2兩,甘草(炙)2兩,半夏(湯洗7遍,薑汁制)1分,常山(銼,焙)2兩,鱉甲(醋炙黃,去裙襕)4兩,桂(去粗皮)4兩,枳殼(去瓤,麸炒)4兩,秦艽(去苗土)4兩。 主治:小兒潮熱。

青蒿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組成:青蒿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半兩,甘草(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半夏(爲末,薑汁和作餅,曬乾)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草豆蔻(去皮)半兩,白朮半兩,藿香葉1兩。 主治:脾瘧,寒熱善嘔,多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