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飲方中含有常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寒濕瘧疾:常山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祛寒除濕之效。對於寒濕瘧疾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脘腹冷痛等症狀,常山可起到清熱祛寒、解毒止痛的作用。
- 抗瘧作用:常山含有多種生物鹼,其中以常山鹼為主要有效成分。研究表明,常山鹼具有抗瘧作用,可抑制瘧原蟲的生長繁殖,緩解瘧疾發作。
神飲方中常山與其他藥材配伍,相輔相成,以達到治療寒濕瘧疾的目的。然而,常山藥性較寒,用量需嚴格控制,以免出現副作用。
「神飲」方劑中包含草果,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草果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對於寒邪入侵脾胃導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草果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燥濕化痰,消食開胃: 草果亦有燥濕化痰之功,能祛除脾胃濕氣,有助於消化不良、痰濕阻滯的症狀改善。同時,草果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改善脾胃功能。
因此,神飲方劑中加入草果,旨在通過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燥濕化痰、消食開胃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神飲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神飲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較為峻猛的藥材,甘草可以緩解這些藥材的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 補益脾氣: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和脾胃之功效,有助於提高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神飲方劑可能針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脾胃的功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神飲方中使用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和胃降逆:厚朴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肺經。其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2. 消食化積,燥濕止瀉:厚朴對於脾胃濕熱、食積不化所引起的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亦有良好療效。其能燥濕化痰,促進消化,並能改善腸道功能,達到止瀉的目的。
因此,神飲方中加入厚朴,可以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消食化積、燥濕止瀉等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神飲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理氣健脾: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神飲多用於脾胃虛弱、氣滯濕阻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食慾不振等症,陳皮有助於行氣消脹,增進食慾,促進脾胃運化。
二、調和藥性: 陳皮性溫和,能調和藥性,減少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寒涼或燥烈之性,使藥性更趨溫和,避免對脾胃造成刺激。此外,陳皮亦能增強藥物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神飲方劑中加入烏梅,主要是利用其酸斂止瀉的功效。
烏梅味酸,性斂,入肺、肝、脾經。其酸味可收斂腸胃,止瀉止痢;其斂性可固澀止汗,且能生津止渴。
在神飲中,烏梅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緩解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引起的腹瀉、嘔吐、口渴等症狀。其酸味能中和胃酸,斂腸止瀉;其斂性則可固澀止汗,改善因津液不足導致的口乾舌燥。
烏梅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神飲的止瀉功效,更使其更具針對性,提升療效。
神飲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神飲方常用於治療寒邪內侵引起的胃寒、嘔吐等症狀,生薑的溫散之性可以驅散寒邪,溫暖脾胃,緩解嘔吐。
- 調和藥性: 生薑亦能調和藥性,對於神飲方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起到緩解作用,避免寒涼藥性過於強烈而傷及脾胃。
總而言之,生薑在神飲方中發揮溫中散寒、調和藥性的作用,使其藥效更為平和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如神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如神飲為古代治療瘧疾的專方,主要針對瘧疾發作時的寒熱往來、頭痛、嘔逆等症狀。其用法強調「隔夜煎,五更溫服」,契合瘧疾發作週期(多於清晨或夜間定時發作),以提前截瘧;另強調忌食腥燥之物,避免助長病邪濕熱。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1. 藥物組成解析
- 常山:
為截瘧要藥,傳統認為能「吐痰逐飲」,透過催吐祛除痰濕瘧邪,現代研究亦證實其含常山鹼,有抗瘧原蟲作用。 - 草果:
辛溫燥烈,善「辟穢化濁、溫脾截瘧」,與常山協同加強破除瘧疾濕濁之效。 - 厚朴、陳皮:
理氣燥濕、和胃降逆,針對瘧疾伴隨的脘腹脹滿、嘔吐,調暢中焦氣機以助藥力吸收。 - 烏梅:
酸收斂津,一則緩和常山催吐之烈性,二則防燥藥傷陰,平衡方劑峻烈之性。 - 生薑、甘草:
生薑溫中止嘔,助常山、草果散寒;甘草調和諸藥,減毒緩峻。
2.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驅邪截瘧為主:
以常山、草果為君,直接攻逐瘧邪;輔以厚朴、陳皮理氣化濕,針對瘧疾「痰濕內伏」的病機,符合「無痰不成瘧」之說。 - 調和脾胃為佐:
瘧疾易傷脾胃,烏梅、甘草制約常山之毒性,生薑護胃止嘔,確保藥物吸收。 - 順應發病時機:
「隔夜煎,五更服」使藥效高峰與瘧發時段重合,體現中醫「未病先截」的治療思維。
3.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以「燥濕化痰、理氣截瘧」為核心,若調整劑量或配伍,或可應用於其他「濕濁內蘊、寒熱交爭」類疾病(如濕溫初起、暑濕夾痰),然原方仍以治瘧為專攻。
三、總結
如神飲針對瘧疾的病因(瘧邪夾濕)、病位(少陽募原)及症狀(寒熱嘔逆),以常山、草果為主攻,輔以理氣護胃之品,體現「祛邪不傷正,截瘧先調中」的配伍智慧,為古代瘧疾治療的典型實用方。
傳統服藥法
常山、草果、甘草、厚朴、陳皮、烏梅1個,生薑3片。
隔夜煎,五更溫服。
忌雞、鵝、羊、一切腥燥之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如神飲性味辛溫,有小毒,孕婦慎用。
- 如神飲不宜與溫補藥同用。
- 如神飲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如神飲,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常山、草果、甘草、厚朴、陳皮、烏梅1個,生薑3片。 主治:瘧疾。
如神飲,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蒲黃8分,艾葉8分,升麻8分,黃芩8分,地榆8分,歸身1錢,柴胡1錢,血見愁1錢,黃連1錢,山梔1錢,紫荊皮1錢2分。 主治:血崩,來如湧泉,面黃肌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