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飛馬金丹」方劑中含有巴豆,主要考量其峻下逐瘀之效。
巴豆性味辛熱,有毒,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化痰、破瘀散結之功效。方中加入巴豆,主要用於治療瘀血阻滯,導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慎用,一般需配合其他藥物以緩解其毒性,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飛馬金丹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方中加入木香,可協調脾胃,疏肝理氣,緩解腹部疼痛,並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
2. 理氣健脾: 飛馬金丹以補腎壯陽為主要功效,但腎虛往往伴隨脾胃虛弱。木香既能理氣,又能健脾,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增強腎氣,提高藥效。
飛馬金丹方劑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化痰:橘紅味辛性溫,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方中若有痰濕阻滯、氣機不暢,橘紅可以疏散痰濁,使氣機通暢,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燥濕健脾:橘紅性燥,可以燥濕健脾,對於脾胃虛弱、濕氣過重導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總體而言,橘紅在飛馬金丹方劑中起著理氣化痰、燥濕健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咳嗽、痰多等症狀,提高藥效。
飛馬金丹方劑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五靈脂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飛馬金丹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症,五靈脂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理氣止痛,疏肝解鬱: 五靈脂還具有理氣止痛之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脘腹脹滿等症。飛馬金丹中常加入其他疏肝理氣藥材,五靈脂的加入可增強其理氣止痛的功效。
飛馬金丹方劑中包含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鬱金味辛、苦,性微寒,歸肝、脾經。其具備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可針對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鬱金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用於瘀血阻滯所致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因此,飛馬金丹方劑中加入鬱金,旨在通過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改善患者的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飛馬金丹」方劑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解毒辟邪: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辟邪之功效。古人認為雄黃可以驅除蛇蟲鼠蟻等有害生物,並能辟邪避瘟,故而將其加入方劑,以增強藥物整體的功效。
- 治療疾病: 雄黃在古代醫藥中也用於治療一些疾病,如疥瘡、溼疹等皮膚病,以及某些蟲病,其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並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總之,雄黃在「飛馬金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解毒辟邪和治療疾病的功效,使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飛馬金丹方劑中包含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飛馬金丹多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硃砂可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 化痰止咳: 硃砂亦可化痰止咳,尤其對痰熱咳嗽效果顯著。飛馬金丹中常配合其他清熱化痰藥物,以達到治療痰熱咳嗽的目的。
然而,硃砂含有汞元素,長期服用可能產生毒副作用,因此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飛馬金丹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其揮發油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 乳香可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能起到明顯的緩解作用。
飛馬金丹方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飛馬金丹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筋傷,而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 生肌止血: 沒藥亦有收斂止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飛馬金丹多用於外傷,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傷口修復,加快康復。
飛馬金丹方中加入山慈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山慈菇性寒,味苦,歸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飛馬金丹方主治熱毒熾盛所致的瘡瘍腫毒,而山慈菇可有效清解熱毒,消散腫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化痰止咳,利咽開音: 山慈菇亦具化痰止咳、利咽開音的作用。飛馬金丹方亦可用於治療痰熱壅肺、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症,山慈菇的加入可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並利咽開音,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飛馬金丹方中使用百草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百草霜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飛馬金丹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百草霜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 生津止渴:百草霜還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口乾舌燥症狀,百草霜能起到潤燥生津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飛馬金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濕溫」,屬中醫外感熱病範疇,特點為濕熱交蒸、纏綿難解。濕溫病常見身熱不揚、胸悶脘痞、嘔惡泄瀉、神昏譫語等症,病機多與脾胃運化失司、濕濁內蘊化熱、氣血瘀滯相關。「飛馬金丹」以峻下逐瘀、辟穢解毒為主,透過強力攻逐濕熱穢濁、通腑瀉濁、活血開竅,適用於濕溫重症,邪盛正未虛者,尤其兼見痰瘀膠結、腑氣不通、神志異常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攻逐瀉下,通腑導滯
- 巴豆霜:辛熱大毒,峻下冷積,破癥逐水,為君藥,速除濕熱穢濁壅滯。
- 制錦紋(大黃):苦寒瀉火通便,與巴豆霜相配,一寒一熱,既制約巴豆溫性,又協同攻下濕熱積滯。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五靈脂、乳香、沒藥:活血散瘀、通絡止痛,針對濕溫病中氣血瘀滯(如胸腹刺痛、舌暗)。
- 廣鬱金(生打):行氣解鬱、涼血破瘀,兼清心開竅,助化解濕熱蒙蔽心包之證。
解毒辟穢,化痰散結
- 山慈菇: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治濕熱毒聚之癰腫。
- 雄黃:辛溫有毒,辟穢解毒,殺蟲化痰,助祛濕熱疫毒之邪。
理氣化痰,調和中焦
- 廣木香、賴橘紅:行氣化痰、健脾和中,疏通濕阻氣機,改善胸悶嘔惡。
鎮心安神,固護正氣
- 飛辰砂、金箔:鎮心安神,防熱擾神明;百草霜(鍋底灰)收澀止血,兼緩瀉下之峻烈。
配伍特點
全方以「通瀉」為核心,結合「活血、解毒、行氣」,形成「瀉中有行、毒瘀並治」之勢。峻藥如巴豆、大黃得米醋為丸(酸收緩峻)、金箔為衣(重鎮護心),既增強攻邪之力,又減其暴烈之性,體現「急症猛攻」與「固護兼顧」的古代急症方思路,契合濕溫病「濕去熱孤」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巴豆霜3錢,廣木香3錢,賴橘紅3錢,五靈脂1兩,廣鬱金(生打)1兩,上雄黃1兩,制錦紋1兩,飛辰砂五錢,明乳香2錢,淨沒藥2錢,山慈菇2錢,百草霜2錢。
上藥各為末,稱足分量,再合研一時許,米醋為丸,金箔為衣,如綠豆大,隔紙曬乾,緊貯瓷器,置乾燥處。
二十歲以上者,每服12丸;稟強者加3丸,老幼隨減;三兩歲者,7丸或5丸;七八十歲者,9丸,溫開水送下。半日或1-2時許,非吐必瀉。孕婦遇急症,7丸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飛馬金丹有毒,使用時要注意用量。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飛馬金丹, 出處:《濕溫時疫治療法》。 組成:巴豆霜3錢,廣木香3錢,賴橘紅3錢,五靈脂1兩,廣鬱金(生打)1兩,上雄黃1兩,制錦紋1兩,飛辰砂5錢,明乳香2錢,淨沒藥2錢,山慈菇2錢,百草霜2錢。 主治:濕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