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換肌丸

祛風換肌丸

QU FENG HUAN J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鲐翁錄驗方》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3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2%
心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9%
膀胱經 8%
脾經 8%
腎經 8%
小腸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馬齒莧,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消腫的功效。

馬齒莧性寒,味酸,入肝、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改善皮膚炎症。其涼血止血的特性,有助於止住皮膚表面的出血和滲液,減少炎症反應。同時,馬齒莧也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退水腫,從而改善皮膚狀況。

總而言之,馬齒莧在祛風換肌丸中,起著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消腫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改善皮膚問題,達到祛風換肌的效果。

「祛風換肌丸」方劑中使用浮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輕浮性,善於走表:浮萍性輕,氣味辛,入肺經,善於走表散邪,可祛除表邪風寒,尤其適合治療風邪入侵所致的皮膚病症,如風疹、濕疹等。
  2.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浮萍性寒,具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清熱解毒,消除風熱所致的皮膚炎症,並利水消腫,改善因風濕等原因導致的皮膚腫脹。

因此,浮萍在「祛風換肌丸」中,可發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並祛除風邪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症。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除濕: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便瀉下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作用,可抑制體內炎症反應,緩解因風熱邪毒所致的肌膚問題;而瀉火除濕作用則可去除體內濕熱,改善因濕熱鬱積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等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膚代謝:大黃通便瀉下的功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從而加快肌膚的修復和再生。

因此,祛風換肌丸中加入大黃,可起到清熱解毒、瀉火除濕,以及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膚代謝的作用,對於治療風熱邪毒、濕熱鬱積引起的皮膚問題有一定療效。

「祛風換肌丸」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祛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祛風散寒之效。風為百病之始,寒為陰邪之氣,二者相合易致肌膚失養,出現風寒濕邪侵襲之症。防風可驅散風寒,從根本上改善肌膚狀況。
  2. 疏通經絡: 防風還具有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之功效。風寒濕邪侵襲肌膚,往往會導致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影響肌膚營養供給。防風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肌膚微循環,有助於肌膚恢復健康。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方面的功效:

1. 祛風止癢: 蔓荊子味辛、性微寒,具有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等症狀,蔓荊子可清熱解毒,止癢消腫,起到祛風止癢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蔓荊子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微循環,有助於清除淤血,修復受損的皮膚組織,促進新陳代謝,使皮膚恢復健康。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此方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風毒乘虛而入所致的皮膚病症,黃芩能清熱解毒,祛除濕熱,為方中重要藥物。
  2. 涼血止癢:黃芩能涼血止癢,對於風毒乘虛而入所導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黃芩在祛風換肌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輔助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可有效清除體內因風熱邪毒引起的熱毒,改善肌膚炎症,促進皮膚恢復健康。
  2. 活血化瘀:連翹亦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加速皮膚細胞再生,進而達到換膚的效果。

因此,連翹在祛風換肌丸中發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風熱邪毒引起的皮膚問題,促進皮膚健康。

祛風換肌丸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一、祛風散寒:荊芥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癢的功效,可有效驅散體內風寒濕邪,改善因風寒引起的肌膚不適,如麻木、瘙癢、疼痛等。

二、疏風透疹:荊芥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風疹、麻疹等皮膚病,具有疏風透疹,促進疹子發出的作用,加速病程恢復。

因此,荊芥在祛風換肌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問題,並促進肌膚恢復健康。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可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同時也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皮膚感染。
  2. 祛風止癢,涼血止血:苦參還能祛風止癢,涼血止血,對於風熱、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丘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苦參在祛風換肌丸中起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祛風止癢、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症,促進皮膚康復。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癢:白蒺藜性平味苦,入肝經,具有疏風解表、止癢消腫之功效。其能清熱利濕,散風止癢,對於因風濕熱邪侵襲肌膚所致的皮膚瘙癢、疹塊、風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活血化瘀:白蒺藜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這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所導致的皮膚病變,如濕疹、皮炎等,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祛風換肌丸中加入白蒺藜,能有效地起到祛風止癢、活血化瘀的作用,幫助改善皮膚病症。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亞麻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燥滑腸:亞麻子性涼,味甘,入大腸經,具有潤燥滑腸的功效。風邪入體,常導致皮膚乾燥粗糙,甚至出現皮疹等症狀。亞麻子潤燥滑腸,可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排毒,從而達到潤澤肌膚的效果。
  2. 滋養潤膚:亞麻子富含亞麻酸,屬於一種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滋養、修復等功效。亞麻酸可以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改善皮膚的乾燥、粗糙、暗沉等問題,使肌膚光滑細膩。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黃柏,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能清熱瀉火,尤其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風疹、瘡瘍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黃柏還能 燥濕止癢,有助於消除皮膚瘙癢、灼熱等症狀。因此,在祛風換肌丸中加入黃柏,可以更好地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幫助改善皮膚病症,達到祛風換肌的效果。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為了其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行血通絡,利水消腫,引血下行的特性。它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並將瘀積的血液引導至下焦,達到祛風止痛的效果。

同時,川牛膝還能滋養肝腎,強筋壯骨,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腰膝酸軟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祛風換肌丸中,川牛膝的加入能有效地配合其他藥材,達到祛風除濕,活血化瘀,促進肌膚再生的功效。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白癬皮,主要是基於其 祛風止癢殺蟲止癢 的功效。

白癬皮性寒,味苦,歸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濕熱邪、蟲毒浸淫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塊、濕疹等症狀,白癬皮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白癬皮還能 活血化瘀,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皮膚病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祛風換肌丸中加入白癬皮,可以 綜合治療 由風濕熱邪、蟲毒浸淫和血瘀引起的皮膚病症,達到 祛風止癢、消腫止痛 的效果。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風熱、血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牡丹皮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作用,改善皮膚狀況。
  2. 祛風止痛: 牡丹皮還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痛功效,對於風濕性關節炎、風寒濕痹等病症,可起到疏風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改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祛風換肌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癢:白芷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祛風解表、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邪侵襲肌膚所致的瘙癢、疹子等症狀,白芷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活血生肌:白芷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生肌止痛作用。對於皮膚出現損傷、潰瘍、糜爛等症狀,白芷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白芷在祛風換肌丸中起到祛風止癢、活血生肌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風熱、瘙癢、損傷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祛風換肌丸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風濕發爲遍體紅斑,按之熱者」,意指因風濕熱邪蘊積肌膚,導致全身紅斑、觸之發熱的病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皮膚病症多由風邪挾濕熱內鬱,血熱外泛所致,故治需祛風除濕、清熱涼血、通調肌表。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風透表藥群

    • 防風、荊芥、白芷:辛溫解表,疏散肌膚風邪,開泄腠理,助邪外透。
    • 蔓荊子、白蒺藜:祛風止癢,善治皮膚風熱瘙癢。
    • 浮萍草:輕浮上行,發汗透疹,引濕熱從表而解。
  2. 清熱除濕藥群

    • 黃芩、黃柏、苦參:苦寒燥濕,清泄三焦濕熱,尤善治濕熱瘡瘍。
    • 白鮮皮: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為皮膚濕熱瘡癢要藥。
    • 連翹:清心火而散血結,解毒消斑。
  3. 涼血活血藥群

    • 丹皮、熟軍(大黃):涼血化瘀,導熱下行。大黃通腑瀉熱,使濕熱從二便分消。
    • 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外用內服均治熱毒瘡疹。
  4. 養血潤燥藥群

    • 大胡麻(胡麻仁):潤燥養血,緩解風燥傷津之皮膚乾癢。
    • 牛膝:引藥下行,兼活血通經,使濕熱瘀血從下而散。

全方配伍思路:

  • 以「祛風」為先,透解表邪;「清熱除濕」為本,直折內鬱之火毒;輔以「涼血潤燥」,調和血分,防風藥辛燥傷陰。尤妙在用大黃通腑,浮萍透表,使濕熱分消,契合「風濕熱鬱發斑」之病機。此方針對紅斑觸之熱者,推斷可能用於濕疹、風疹、蕁麻疹等屬風濕熱搏結之證。

傳統服藥法


馬齒莧1斤,浮萍草1斤,熟軍8兩,防風8兩,蔓荊子4兩,黃芩4兩,連翹6兩,荊芥8兩,苦參1斤,白蒺藜1斤,大胡麻1斤,黃柏8兩,牛膝4兩,白鮮皮8兩,丹皮4兩,白芷3兩。
上為末,水泛為丸。
每服3錢,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頭皮脫屑肛門搔癢疥癬單純性疱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皮膚異色症

相同名稱方劑


祛風換肌丸,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威靈仙、石菖蒲、何首烏、苦參、牛膝、蒼朮、大胡麻、天花粉各等分,甘草、川芎、當歸減半。 主治:白屑風,及紫白癜風,頑癬,淫熱瘡疥,一切諸瘡,瘙癢無度,日久不絕,癒而又發。

祛風換肌丸, 出處:《鲐翁錄驗方》。 組成:馬齒莧1斤,浮萍草1斤,熟軍8兩,防風8兩,蔓荊子4兩,黃芩4兩,連翹6兩,荊芥8兩,苦參1斤,白蒺藜1斤,大胡麻1斤,黃柏8兩,牛膝4兩,白鮮皮8兩,丹皮4兩,白芷3兩。 主治:風濕發爲遍體紅斑,按之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