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耳丸

通耳丸

TONG ER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7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4%
胃經 21%
心經 11%
脾經 11%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耳丸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在於其藥性:

  1.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味辛溫,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氣血運行,疏通耳竅,改善耳鳴、耳聾等症狀。
  2. 祛風除濕: 穿山甲能祛風除濕,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耳痛、耳鳴、耳聾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在通耳丸中加入穿山甲,可以起到通經活絡、祛風除濕的作用,從而改善耳部疾病。

通耳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止痛: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之效。其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對於耳鳴、耳聾、耳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清熱解毒:全蠍亦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耳部炎症,如中耳炎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通耳丸中加入全蠍,可起到通竅止痛、清熱解毒的雙重功效,有助於改善耳部疾病。

通耳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開竅通竅: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效。耳竅不通,多因氣血瘀滯,經絡阻滯所致,而麝香可通利氣血,疏通經絡,改善耳竅阻塞。
  2. 消炎止痛:麝香具有消炎止痛之效,可緩解耳部炎症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通耳丸中加入麝香,可有效改善耳竅不通、耳痛等症狀,達到通耳止痛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耳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卒聾」(突發性耳聾)、「腎虛耳鳴」,以及耳內異常聽覺(如風水聲、鐘鳴聲)。古代醫家認為,耳聾耳鳴多與「腎虛」或「經絡閉阻」相關:

  1. 腎虛耳鳴:腎開竅於耳,腎精不足則耳竅失養,虛風內動,產生鳴響。
  2. 卒聾與異常聽覺:風邪、痰瘀阻塞耳絡,氣血不暢,導致耳竅驟閉,出現風水聲、鐘聲等幻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穿山甲(蛤粉炒赤色)

    • 性善走竄,能「通經透絡」,破血逐瘀,開竅散結。
    • 蛤粉炒製後,減其峻猛之性,兼助化痰散結,針對耳竅痰瘀阻滯。
  2. 蠍梢

    • 具「搜風通絡」之功,善治風邪內動所致的耳鳴異響(如風水聲)。
    • 其辛溫走竄之性,助穿山甲開閉通竅。
  3. 麝香

    • 芳香透達,為「通竅要藥」,能「開諸竅之不利」,直達病所。
    • 與穿山甲、蠍梢協同,增強穿透力,引藥上行至耳竅。
  4. 蠟與麻油為丸

    • 蠟質柔潤,緩和藥性;麻油潤滑,助藥物黏附釋放。
    • 綿裹塞耳,使藥力局部作用,直接疏通耳絡。

方劑配伍思維

此方以「通」為核心:

  • 穿山甲破瘀 + 蠍梢搜風 → 針對實證(卒聾、痰瘀風阻)。
  • 麝香開竅 + 蠍梢引經 → 引藥上行,開閉醒神。
  • 局部用藥(塞耳)→ 集中藥力於耳竅,避免內服耗氣。

適用病機推測

  1. 風痰瘀阻:耳竅經絡被風邪、痰濕、瘀血壅塞,氣血不通。
  2. 腎虛夾實:腎精不足為本,痰瘀阻絡為標,虛實夾雜。

此方偏重「瀉實通竅」,適用於突發性耳聾或耳鳴(實證為主),若純屬腎精虧虛,恐需配伍補腎藥物。

傳統服藥法


穿山甲(用大片,以蛤粉炒赤色,去粉)、蠍梢7個,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以蠟入麻油一滴為丸。
綿裹塞耳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耳丸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耳鳴耳聾中耳炎慢性腎衰竭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通耳丸, 出處:《奇效良方》卷五十八。 組成:穿山甲(用大片,以蛤粉炒赤色,去粉)、蠍梢7個,麝香少許。 主治:卒聾及腎虛耳鳴,耳內作風水聲、鍾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