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茯苓飲子

BAN XIA FU LING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八

熱性指數

3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4%
肺經 23%
胃經 20%
心經 10%
腎經 7%
膀胱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半夏茯苓飲子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在於半夏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痰多、胸悶、咳嗽等症狀,半夏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降逆止嘔:半夏能夠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可以起到抑制的作用。

因此,半夏茯苓飲子中加入半夏,正是利用其燥濕化痰和降逆止嘔的功效,達到治療痰多、胸悶、咳嗽、噁心嘔吐等症狀的效果。

半夏茯苓飲子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濕內阻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胸悶、噁心、嘔吐等。其組成成分包含了半夏、茯苓以及附子等多種中藥材。其中,附子的使用尤為值得注意。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歸心、腎、脾經,具有強烈的溫陽散寒作用。在本方中加入附子,主要是考慮到痰濕之證往往伴隨著陽氣不足的情況,尤其是脾腎陽虛時,更易生痰生濕。因此,通過使用附子來溫補脾腎之陽,可以幫助改善體內的寒濕環境,促進痰濕的化除。但由於附子含有烏頭鹼等有毒成分,臨床應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並注意辨證施治,以免出現中毒反應。總體來說,附子在半夏茯苓飲子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治療學中「寒者熱之」及「治病必求於本」的原則。

半夏茯苓飲子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赤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經,具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半夏茯苓飲子主治濕痰停滯、胸悶脘痞、食慾不振等症,而赤茯苓能健脾化濕,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進而改善濕痰停滯的症狀。
  2. 寧心安神:赤茯苓亦有寧心安神之效,有助於緩解濕痰停滯所致的胸悶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與半夏、茯苓等藥物配合,能增強整體的安神效果,使療效更為顯著。

半夏茯苓飲子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的功效。

方中半夏燥濕化痰,茯苓利水滲濕,但單用恐傷脾胃,白朮則可補脾益氣,防止半夏、茯苓傷脾,並增強其利水滲濕之效。同時,白朮還能健脾和胃,促進水濕運化,使痰飲消散,起到協同作用。此外,白朮還能止瀉止汗,改善因脾虛所致的腹瀉、自汗等症狀,使療效更完善。

半夏茯苓飲子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濕內阻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胸悶、噁心、嘔吐等。在該方劑的組成中,人參作為一味重要的成分,其使用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臨床價值。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在中醫學中被認為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對於半夏茯苓飲子來說,方中加入人參的主要目的在於增強整體方劑的補益作用,特別是對體虛痰濕者而言,可以通過補氣來促進脾胃運化,幫助祛除體內的痰濕。

此外,人參還能夠協同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等共同發揮作用,一方面減輕因祛痰利濕藥物可能帶來的耗氣之弊,另一方面增強了方劑整體的調理功能,使患者在袪除病邪的同時也能得到適時的滋補,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人參在半夏茯苓飲子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以及藥物之間相互配合的智慧。

半夏茯苓飲子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和中,助消導滯: 橘皮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溼之功效。半夏茯苓飲子以半夏、茯苓爲主,善治痰飲,但易損傷脾胃。橘皮加入,可助其理氣和中,健脾消導,防止半夏茯苓傷脾胃之弊。
  2. 增強止嘔效果: 橘皮芳香醒脾,可醒脾開胃,止嘔逆。半夏茯苓飲子治痰飲嘔逆,橘皮的加入,可增強其止嘔效果,提高療效。

半夏茯苓飲子為一傳統中醫方劑,用於治療因痰濕阻滯所致之各種症狀。其組成中含有多種草藥,其中丁香為一味重要成分。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暖胃止呃、殺菌防腐等功效。在半夏茯苓飲子中加入丁香,主要目的在於增強方劑溫化寒濕的能力,並對治因寒濕內生所導致的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症狀。

此外,丁香還能協同方中其他藥物,如半夏與茯苓,共同起到化痰除濕的作用。半夏性溫燥濕,善於化痰降逆;茯苓則利水滲濕,健脾安神。三者相輔相成,使整個方劑既能溫化寒濕,又能調理脾胃,達到治療痰濕阻滯的目的。因此,丁香在半夏茯苓飲子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學中“藥物配伍”的原則,通過多種藥材之間的相互作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茯苓朮甘草湯源自傷寒雜病論,由茯苓、朮、甘草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痰飲嘔吐證,具有滲濕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下面將分別介紹各藥材的功效:

  • 茯苓:具有滲濕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茯苓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從而減輕痰飲的症狀。此外,茯苓還可以健脾和胃,增強消化功能,從而減少嘔吐的發生。
  • :具有滲濕化痰、健脾利濕的功效。朮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從而減輕痰飲的症狀。此外,朮還可以健脾利濕,增強脾胃功能,從而減少嘔吐的發生。
  •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甘草可以幫助增強脾胃功能,從而減少嘔吐的發生。此外,甘草還可以調和茯苓和朮的藥性,使其更加協調。

茯苓朮甘草湯的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方具有抗炎、鎮痛、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種藥理活性。臨牀上,茯苓朮甘草湯常被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腸易激綜合徵等疾病。

總之,茯苓朮甘草湯是一種具有滲濕化痰、健脾和胃功效的中藥方劑。該方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痰飲嘔吐證,具有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半夏2兩, 附子1分, 赤茯苓1分, 白朮1分, 人參1分, 黃橘皮1分, 丁香1分。
心躁者,去丁香;飲甚者,加細辛,葶藶1分,枳實4個。
上為細末。
每服5錢,加生薑,水煎,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嘔吐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二尖瓣狹窄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半夏茯苓飲子,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半夏2兩,附子1分,赤茯苓1分,白朮1分,人參1分,黃橘皮1分,丁香1分。 主治:痰飲嘔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