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卻狂至神丹」方劑中包含人參,其原因如下:
- 補氣安神: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狂躁症患者往往氣血不足,心神不寧,人參可補益氣血,安定心神,緩解狂躁症狀。
- 增強體質:狂躁症患者常伴隨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等問題,人參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體質,為治療狂躁症創造有利條件。
卻狂至神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狂症多因心神不寧,心火亢盛,或脾虛濕盛所致。白朮能健脾益氣,化濕健脾,使脾胃運化正常,脾氣健運則能化濕生津,心火自降,神志安定。
- 補氣安神,緩解狂躁:白朮能補氣益氣,氣足則神安。狂躁多因氣虛不能攝神,神失所依所致。白朮能補益脾氣,使氣血充盈,氣機平和,神志安定,從而緩解狂躁症狀。
因此,白朮在卻狂至神丹中發揮著健脾益氣,燥濕化痰,補氣安神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狂症。
「卻狂至神丹」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止嘔安神: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其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可治療痰熱矇蔽心神導致的狂躁、失眠、驚悸等症狀。
- 配伍增效:半夏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相互配伍,可以增強其治療效果。例如,半夏與黃連、梔子等清熱瀉火藥物配合,可以更有效地清熱解毒,平息狂躁;與茯苓、遠志等安神藥物配合,可以更有效地寧心安神,改善失眠、驚悸等症狀。
卻狂至神丹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利用其鎮驚安神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苦,歸心、肺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
對於狂躁症、癲癇、驚風等症狀,天南星能起到鎮定神經,平息躁動的作用。其辛溫之性可溫經散寒,化痰止咳,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痰濁、瘀血、風邪引起的狂躁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卻狂至神丹中加入附子,主要是因為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入侵、陽氣不足所導致的狂躁症狀有顯著療效。
附子能溫補心陽,振奮心氣,改善心神失常、精神恍惚、神志不清等症狀。同時,附子還可溫通經絡,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肢體麻木、言語不清等問題。因此,附子在卻狂至神丹中起到溫陽化寒、振奮心神、改善神志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狂躁症狀,恢復精神狀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卻狂至神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療「氣虛類中風」,指因正氣不足(以氣虛為主)而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如肢體乏力、言語不利、神情呆鈍,甚或癱瘓,但無典型的突然昏仆、口眼歪斜等真中風表現。此類病症多因氣虛運化無力,痰濁內生,蒙蔽清竅或阻滯經絡所致。
二、組成藥物分析
- 人參(1兩):為君藥,大補元氣,振奮脾肺之氣,助氣行津液,解決氣虛之本。
- 白朮(1兩):健脾燥濕,與人參協同增強益氣之功,同時杜絕痰濕生成之源。
- 半夏(3錢):化痰降逆,針對氣虛所生之痰濁,疏通經絡壅滯。
- 天南星(3錢):祛風化痰,擅治風痰阻絡之證,助半夏開竅醒神。
- 附子(1錢):溫陽散寒,助人參、白朮激發陽氣,推動氣血運行,並化解痰濕之陰凝。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益氣為主,化痰為輔,佐以溫陽」為核心:
- 標本兼治:人參、白朮補氣治本,從源頭減少痰濕生成;半夏、南星化痰治標,直擊病理產物。
- 氣行痰消:氣虛則津停為痰,補氣藥搭配化痰藥,恢復氣機推動力,使痰濁得化。
- 溫通經絡:少量附子溫陽,助氣血通達四肢百骸,改善類中風之肢體不用。
四、潛在應用方向
雖原書主治氣虛類中風,但從組成推論,此方可能適用於:
- 氣虛體質(面色白、易疲勞)伴隨痰濕症狀(苔膩、肢體沉重)。
- 慢性疲勞、輕度認知障礙屬氣虛痰阻者。
- 中風後遺症氣虛痰瘀交阻之恢復期調理。
總結:卻狂至神丹體現「補虛驅邪」思路,通過益氣化痰溫陽,調整氣虛痰濁之病理狀態,契合古代對「類中風」虛中夾實的辨證邏輯。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白朮1兩,半夏3錢,天南星3錢,附子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卻狂至神丹, 出處:《集成良方三百種》。 組成:人參1兩,白朮1兩,半夏3錢,天南星3錢,附子1錢。 主治:氣虛類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