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附湯

黑附湯

HEI F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6.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18%
肺經 18%
心經 15%
腎經 9%
肝經 6%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附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可溫煦脾腎陽氣,改善因陽氣不足引起的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黑附湯常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腰膝冷痛等病症,附子在此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助藥力直達病所。
  2. 回陽救逆: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陽氣衰竭、心力衰竭等危重病症。黑附湯中加入附子,能增強藥效,更好地回陽救逆,幫助患者恢復元氣。

黑附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 黑附湯主治寒溼阻滯,脾胃虛寒等症。白朮性溫燥,能燥濕健脾,助脾運化水濕,消除寒溼,配合黑附子溫陽化寒,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驅散寒溼,改善脾胃功能。

2. 扶正祛邪: 黑附子性溫熱,善於溫陽散寒,但同時也容易耗傷脾胃。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起到扶正作用,防止黑附子過於燥烈而損傷脾胃,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黑附湯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天南星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痰濕阻肺、咳喘痰多等症狀。黑附湯主要用於治療痰多咳嗽,天南星能幫助化痰止咳,改善病症。
  2. 配伍增效: 黑附湯中黑附子為君藥,溫陽化寒,但性峻燥烈。天南星性溫而散,可以和黑附子相配,起到緩和藥性、防止燥烈傷陰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副作用。

因此,天南星在黑附湯中既能發揮化痰止咳的功效,又能與黑附子相配,使藥效更佳,符合中醫配伍原則。

黑附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黑附湯以烏頭為主藥,性寒毒烈,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烏頭的毒性,保護脾胃,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服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備調和諸藥、解毒、補脾益氣等功效,能使烏頭的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作用更加顯著,提升療效。同時,甘草還能增強烏頭的抗炎作用,減輕疼痛。

黑附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和胃降逆: 半夏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散結的功效。黑附湯主治痰飲阻肺、氣逆喘咳,半夏可與黑附、烏頭等藥物協同作用,降逆止嘔,使痰飲下行,利於氣機通暢,緩解咳嗽氣喘。
  2. 制伏烏頭毒性: 黑附湯中含有烏頭,毒性較大。半夏能解烏頭之毒,並能緩解烏頭引起的燥熱,起到保護患者的作用。半夏與烏頭配伍,相輔相成,既能發揮烏頭的止痛祛寒作用,又能避免其毒性過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附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慢脾痰盛,四肢逆冷」。

  • 「慢脾」:指小兒慢驚風之脾虛型,常見於久病虛弱或吐瀉傷脾後,脾胃陽氣衰微,運化失司,土虛木亢而生風。
  • 「痰盛」:因脾虛不能運濕,濕聚成痰,痰濁壅滯,蒙蔽清竅。
  • 「四肢逆冷」:陽氣虛衰,不能溫煦四肢,甚則陰寒內盛。

此證屬「脾腎陽虛,痰濁內壅」之候,治當溫陽健脾、化痰熄風。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意義

  • 君藥:黑附子(炮)

    • 大辛大熱,補命門真火,溫脾腎之陽,散寒回逆,為回陽救逆要藥。炮製後毒性降低,更適用於小兒虛寒證。
    • 針對「四肢逆冷」之本因(陽虛寒盛)。
  • 臣藥:白朮

    • 甘溫健脾,燥濕利水,助附子溫補脾陽,斷生痰之源(脾為生痰之器)。
  • 佐藥:南星(炮)、半夏

    • 南星(炮):辛溫化痰,擅熄風定驚,針對痰盛蒙竅之證。炮製後毒性減,性較溫和。
    • 半夏:降逆化痰,與南星協同化頑痰,兼和胃止嘔。
    • 二藥共佐,解決「痰盛」之標。
  • 使藥:甘草(炙)、生薑、大棗

    • 炙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緩附子、南星之烈性。
    • 生薑:溫中散寒,助半夏降逆化痰,並制南星、附子之毒。
    • 大棗:補脾益氣,與生薑配伍調和營衛,固護胃氣。

2.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溫陽為主,化痰為輔
    此方以附子、白朮溫補脾腎之陽,治其本虛;南星、半夏化痰熄風,治其標實。生薑、大棗調和中焦,使陽氣復、痰濁化,則四肢得溫,神識漸蘇。
  • 標本兼顧
    陽虛是本,痰盛是標。附子溫陽以治本,南星、半夏化痰以治標,白朮健脾以絕生痰之源,共奏「溫陽化痰,標本同治」之效。

3. 煎服法用意

  • 少量頻服(「以匙挑與服」):小兒脾胃弱,需慎防藥力過猛,故分次輕投,漸次奏效。
  • 「手足暖即止」:中病即止,避免附子辛熱過劑傷陰。

總結:黑附湯以溫陽化痰為核心,針對小兒慢脾風之陽虛痰壅證,通過附子回陽、南星化痰、白朮健脾的配伍,體現了「急溫其陽,兼化其痰」的治療思維,符合中醫「治病求本」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黑附子(炮,取末)2錢,白朮1錢,南星(炮)1錢,甘草(炙)1錢,半夏1錢(湯洗7次)。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小盞,加生薑3小片,大棗1個,煎至一半,去滓,通口以匙挑與服。所覺手足暖,其候漸省蘇,即止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嘔吐睡眠時磨牙口臭手腳冰冷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舌頻頻伸出口外,又立即內收

相同名稱方劑


黑附湯,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五。 組成:黑附子(炮,取末)2錢,白朮1錢,南星(炮)1錢,甘草(炙)1錢,半夏1錢(湯洗7次)。 主治:小兒慢脾痰盛,四肢逆冷。

黑附湯, 出處:《直指小兒》卷二。 組成:附子(炮,去皮)3錢,木香1錢半,白附子1錢,甘草(炙)半錢。 主治:小兒慢脾風盛,四肢厥冷。陰氣極盛,胃氣極虛,面青額汗,舌短頭低,眼合不開,睡中搖頭吐舌,頻嘔腥臭,噤口咬牙,手足微搐不收,或身冷,或身溫而四肢冷,其脈沉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