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聖散

如聖散

RU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極寒 (0.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肺經 14%
大腸經 13%
胃經 13%
心經 12%
脾經 12%
腎經 8%
膽經 5%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聖散中包含五倍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咯血、鼻衄等症。聖散本身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五倍子的收斂止血作用可減輕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 五倍子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功效,可以減輕跌打損傷造成的腫痛,並加速瘀血消散。這與聖散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因此,五倍子作爲聖散中的一味藥材,能夠發揮其收斂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等症。

聖散中使用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聖散中常配伍於熱毒熾盛、瘡瘍腫痛等病症,冰片可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熱毒,促進瘡瘍的癒合。

二、開竅醒神: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聖散中常配伍於中風昏迷、神志不清等病症,冰片可有效開竅醒神,提高患者的意識水平。

此外,冰片還具有芳香透骨、止痛消腫等功效,在聖散中起到多重作用,有助於提升方劑的療效。

聖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聖散為治療熱毒壅盛之方,而黃連可清熱瀉火,解毒散瘀,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2. 瀉火燥濕:聖散所治病症常伴隨濕熱內蘊,黃連可燥濕止瀉,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起到瀉火燥濕、清熱解毒的效果。

總之,黃連在聖散方中發揮著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重要作用,為治療熱毒壅盛、濕熱內蘊等病症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如聖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下疳腐久不癒」,即指生殖器或會陰部因濕熱毒邪蘊結導致的潰瘍久治不癒之證。此類病證多與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風毒侵襲有關,臨床表現為局部紅腫潰爛、滲液流膿、疼痛瘙癢,甚則日久不癒。

一、方劑組成分析

此方由15味藥組成,可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 祛風解表藥

    • 頑荊子、蔓荊子、防風、白芷、荊芥、麻黃:此類藥物均有疏風解表、透散邪氣的作用,可透達肌表濕熱,緩解局部瘙癢及腫痛。其中白芷兼能排膿,防風可勝濕止癢,麻黃開腠理以透邪。
  2. 清熱燥濕解毒藥

    • 苦參、玄參、紫參: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玄參涼血解毒、滋陰降火,紫參(或指丹參)活血祛瘀、清熱消腫,三藥合用可清解濕熱毒邪,改善局部潰瘍。
  3. 行氣化濕藥

    • 厚朴、陳皮:理氣化濕,助脾胃運化水濕,避免濕濁內停。
  4. 活血通絡藥

    • 威靈仙、桃枝、柳枝: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桃枝、柳枝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可改善局部氣血瘀滯,促進瘡面癒合。
  5. 滋陰藥

    • 沙參:養陰清熱,防燥濕藥過於傷陰。

二、配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的組成邏輯,主要在於 疏風透邪、清熱燥濕、活血通絡 三個方面:

  1. 疏風透邪
    方中多用祛風藥,一方面是透散外邪,使濕熱毒邪從表而解;另一方面,風藥能夠「勝濕」,如防風、白芷等,有助於消除局部濕濁停滯。

  2. 清熱燥濕解毒
    苦參、玄參、紫參等藥清熱燥濕,可直折濕熱毒邪,減少局部炎症滲出,改善潰瘍腐爛。

  3. 活血通絡
    威靈仙、桃枝、柳枝等藥活血通絡,能改善局部氣血瘀滯,促進瘡口癒合。

此外,方中用 沙參 養陰,可防止燥濕藥耗傷陰液; 厚朴、陳皮 理氣化濕,助脾胃運化,防止濕邪再生。

三、外用法則

此方採用 煎湯外洗 之法,使藥力直達病所,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祛腐生肌的效果。外洗法能避免口服藥物的副作用,尤其適合黏膜潰瘍病變。

結論

如聖散的主要作用機理是:

  1. 祛風透邪,使濕熱毒邪從表而解;
  2. 清熱燥濕,消除局部濕熱腐爛;
  3. 活血通絡,改善氣血運行,促進瘡口癒合。
    此方適用於濕熱毒邪蘊結、氣血瘀滯所致的外生殖器或會陰部潰瘍久不癒者,通過外洗直接作用患處,達到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頑荊子1兩,苦參1兩,玄參1兩,紫參1兩,厚朴1兩,荊芥1兩,沙參1兩,陳皮1兩,麻黃(去節)1兩,蔓荊子2兩,防風2兩,白芷2兩,威靈仙2兩,桃枝1把,柳枝1把。
上為末。
每用3錢,入水5升,煎數沸,臨臥熱洗之。
忌酒、濕面、五辛之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肺結核坐骨神經痛疥癬胰臟炎瘧疾麻痺腹股溝疝氣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腦炎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痛風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如聖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四。 組成:五倍子2錢,片腦1錢,黃連5分,蘆甘石(煅)3分。 主治:下疳腐久不癒。

如聖散,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羌活1錢,蒼朮8分,防風8分,五倍子3錢(焙),黃柏5錢(炙)。 主治:濕毒,黃水出如膿顆。

如聖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車螯(1合)2個,皂角刺49個,硇砂1分,朱砂1分,乳香1分(3味同研)。 主治:腸風瀉血,日夜不止。

如聖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箭竿內蛀末(如有蟲子,一處同研,令細)3錢,麝香1錢(研),膩粉1錢。 主治:水入耳內,膿出疼痛,日夜不止。

如聖散, 出處:《博濟》卷五。 組成:龍骨半兩,虎骨半兩,黃丹5文(放熨鬭內,以火燒令通赤),朱砂1錢,膩粉1錢,麝香20文,乳香1塊(好者,皂子大)。 主治:一切刀斧所傷,並久患惡瘡。

如聖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蛇蛻皮2條(各長2尺,用紙燭燒炭,研),谷精草1兩(去根土),黑附子末2錢(去臍子),蟬殼(去足)1分,石決明1分,定粉4錢。 主治:退翳。主治:小兒多時瀉痢,眼生翳膜並疳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