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萸丸

SAN Y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脾經 18%
腎經 13%
肝經 13%
大腸經 13%
肺經 9%
心經 4%
膀胱經 4%
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5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三萸丸

組成

吳茱萸、甘草、滑石

整體功效

溫中止嘔,降逆止呃。

主治

吞酸,自利。

吞酸,自利。吞酸是指胃酸反流到食道,引起胸骨後疼痛、灼熱感;自利是指不自主地排出稀薄的糞便。三萸丸具有溫中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可以緩解吞酸、自利的症狀。

文獻參考

本草綱目》:三萸丸,治吞酸,自利。

《醫學衷中參西錄》:三萸丸,治胃氣上逆,吞酸自利。

中醫方劑學》:三萸丸,具有溫中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可以緩解吞酸、自利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食茱萸1兩,吳茱萸(湯浸,微炒)1兩,桔梗(水浸1伏時漉出,慢火炒)1兩,白蒺藜1兩,青皮(去白)1兩,山茱萸(去核取肉,微炒)1兩,船上茴香(淘去砂土,焙乾)1兩,五味子(淨揀)1兩半,海藻(洗,焙)1兩半,大腹皮(酒洗過,曬乾)1兩半,川楝子(去核)1兩半,玄胡索1兩半。下虛,加川芎、炮薑(去皮)、肉桂(去粗皮)各1兩;腰腹痛甚,加桃仁(去皮尖,麩炒,別研);肝鬱,加青皮(去白)、枳實(去瓤)各1兩,真南木香7錢半。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木通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萸丸有溫燥的性質,陰虛火旺、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的人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噯氣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子宮下垂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三萸丸, 出處:《保命歌括》卷二十。 組成:六一散1料,吳茱萸(制)1兩。 主治:吞酸,自利。

三萸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六。 組成:食茱萸1兩,吳茱萸(湯浸,微炒)1兩,桔梗(水浸1伏時漉出,慢火炒)1兩,白蒺藜1兩,青皮(去白)1兩,山茱萸(去核取肉,微炒)1兩,舶上茴香(淘去沙土,焙乾)1兩,五味子(淨揀)1兩半,海藻(洗,焙)1兩半,大腹皮(酒洗過,曬乾)1兩半,川楝子(去核)1兩半,玄胡索1兩半。 主治:因多服熱藥及煎煿,或犯非理房事兼意淫不遂,陰中生一物漸大,牽引腰腹脹痛,甚至不思飲食,名陰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