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龍腦膏中添加冰片,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 的功效。
-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消腫止痛: 冰片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外傷瘀腫等有較好的療效。
- 開竅醒神: 冰片能通竅醒神,對於中暑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因此,龍腦膏中添加冰片,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龍腦膏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癢、燥濕止癢之功效。龍腦膏主要用於治療皮膚濕疹、疥瘡等疾病,白礬能幫助收斂皮膚,減輕瘙癢,促進傷口癒合。
- 清熱解毒: 白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配合其他藥材,更能發揮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功效。
龍腦膏方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功效相輔相成。
蟬蛻性味甘寒,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退翳明目之效。龍腦膏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瘡瘍腫毒、目赤翳障等症,而蟬蛻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並能幫助疏散風熱,緩解患者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進一步達到治療效果。此外,蟬蛻的透疹止癢作用,也能有效緩解瘡瘍腫毒的疼痛和瘙癢。
龍腦膏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龍腦膏多用於治療熱病神昏、中風痰迷等症,牛黃可協助清熱解毒,改善神志不清的症狀。
- 開竅醒神: 牛黃可開竅醒神,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熱病所致的神昏、痰迷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龍腦膏中加入牛黃,可增強其開竅醒神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龍腦膏方劑中加入蛇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痙: 蛇蛻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舒筋活絡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侵而引起的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蛇蛻可起到舒筋活絡、解痙止痛的作用。
- 活血化瘀: 蛇蛻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瘀斑等症狀,蛇蛻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龍腦膏中加入蛇蛻,可起到祛風止痙、活血化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
龍腦膏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之效。龍腦膏通常用於治療頭風、鼻塞、頭痛等症,而芒硝的清熱解毒作用可幫助消除病竈,緩解炎症。
2. 通利竅道:芒硝具有一定的通利竅道作用,可以幫助疏通鼻竅,緩解鼻塞症狀。龍腦膏中加入芒硝,可以增強其通竅之功,加速藥效發揮,達到快速緩解症狀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腦膏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小兒風熱」相關諸症,如咽喉腫痛、生瘡塞悶、搔頭躁擾,兼治蟲咬所致之心腹痛。其病機核心為風熱上攻咽喉,或熱毒蘊結致氣血壅滯,甚或蟲擾引發氣機逆亂。方中「噙化」之法,使藥力緩釋於咽喉局部,直接清熱解毒、消腫利咽,契合「上病上取」之治則;而針對蟲痛,則推測借清熱瀉下、行氣止痛之功以調和內臟氣血。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清透風熱,利咽解毒
- 薄荷葉(君藥):辛涼透表,專散上焦風熱,為咽喉腫痛要藥。
- 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助薄荷透熱外達。
- 桔梗:開宣肺氣,載藥上行,利咽排膿。
- 百藥煎/五倍子:收斂生津,既能制約諸藥辛散過耗,又可斂瘡消腫。
此組藥物協同,針對風熱實證,疏清並用,防熱毒進一步化腐成膿。
行氣活血,瀉熱通腑
- 川芎:活血行氣,上行頭面,祛風止痛,緩解搔頭躁悶。
- 砂仁:化濕行氣,醒脾和中,防寒涼傷胃,兼解蟲擾氣滯之痛。
- 大黃(酒蒸):瀉熱通腸,使熱邪從下而泄,酒製減其峻性,兼活血消腫。
此組既調氣血之壅滯,又給邪以出路,尤適熱毒夾瘀或蟲積氣逆。
調和藥性,護陰生津
- 甘草:調和諸藥,解毒緩急,潤肺利咽。
- 訶子皮:斂肺降火,與百藥煎共制燥熱,防咽喉進一步乾燥破損。
- 雞子清:清熱潤燥,作為賦形劑兼能保護黏膜,助藥效持久發揮。
整體邏輯與潛在擴展應用
全方以「清透為主,瀉下為輔」,清上焦風熱的同時,兼顧中下焦氣機調暢。其組成特點有三:
- 標本兼治:薄荷、連翘治標清熱,大黃、砂仁治本通腑行氣。
- 散收並用:辛散藥配收斂藥,防耗氣傷陰,適合小兒稚陰之體。
- 內外同調:外用噙化針對咽喉局部,內服成分(如大黃)通過腸道瀉熱,適合表裡同病。
推衍其應用,除原述適應症外,或可延伸至成人風熱乳蛾、口舌生瘡屬實熱者,然需依具體證候加減。
註: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具體應用當臨證辨治。
傳統服藥法
薄荷葉4兩,甘草,桔梗2兩半,連翹2兩半,百藥煎2兩(如無,用五倍子),川芎1兩半,訶子(皮)1兩,砂仁1兩,大黃(酒蒸熟)1兩。
上為末,雞子清和。
臨睡噙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龍腦膏, 出處:《誠書》卷六。 組成:蝦蟆膽、冰片(上好者)。 主治:臍風。
龍腦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白龍腦1錢(細研),蕤仁1分(去赤皮),杏仁7枚(湯浸,去皮尖雙仁)。 主治:眼胎赤及生瘡,怕見風日。
龍腦膏,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龍腦(細研)半兩,麝香(細研)半兩,膩粉半兩,蕤仁(湯浸,去皮)半兩,黃連(去須)半兩,馬牙消半兩。 主治:小兒眼赤,生翳膜。
龍腦膏, 出處:《誠書》卷十一。 組成:龍腦1字,朱砂1錢,赤茯苓1錢5分,人參1錢5分,鉤藤1錢5分,甘草(炙)1錢5分。 主治:肺疳,鼻下赤爛癢極,發焦揩眼,下血痢。
龍腦膏, 出處:《簡明醫彀》卷四。 組成:薄荷葉4兩,甘草2兩半,桔梗2兩半,連翹2兩半,百藥煎2兩(如無,用五倍子),川芎1兩半,訶子(皮)1兩,砂仁1兩,大黃(酒蒸熟)1兩。 主治:謳歌叫傷及痰火等諸般失首。
龍腦膏,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龍腦半錢,白礬1分(铫子內煉過,煎卻礬汁,泣乾爲度),蟬殼30個(去足,研末,炒),牛黃(研)半字,蛇退皮1條(長2尺,鐵器上煿焦爲度,除下黑者,生者再煿焦,研爲末),元明粉1錢。 主治:小兒風熱,咽喉腫痛,塞悶生瘡,搔頭躁悶,及蟲咬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