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玄胡索散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有二:
一、針對病症:玄胡索散主治氣滯血瘀、經行腹痛等症。延胡索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香附等協同作用,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二、藥性互補:延胡索味苦辛,能燥溼行氣,而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白芍等性偏潤,能滋陰養血。兩者搭配,可使藥性相輔相成,既能疏通經絡,又能滋養氣血,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
玄胡索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玄胡索散以玄胡索為君藥,其性寒涼,擅長活血止痛。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緩解藥物寒性、調和諸藥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減少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更加溫和。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調和氣血、緩解疼痛的功效,與玄胡索的活血止痛相輔相成,協同增強藥效,使止痛效果更顯著。同時,甘草還可緩解玄胡索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玄胡索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卒心痛」,即突發性心胸部劇痛。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氣滯血瘀、寒邪客於脈中,導致經絡不通而暴發疼痛。方中兩藥配伍,旨在行氣活血、散瘀止痛,契合中醫「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的治療原則。
組成與治療原理
蓬莪朮(半兩,油煎)
- 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為破血行氣之峻藥。
- 油煎切片:古代炮製法可緩其燥烈之性,增強溫通行散之效,尤善消散血分瘀滯。
- 推測作用:破除心脈中瘀血阻滯,兼能行氣導滯,針對「卒心痛」氣血驟閉的病機。
玄胡索(一分)
- 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為活血行氣止痛要藥,《雷公炮炙論》稱其「治心痛欲死」。
- 醋製:增強入肝經活血之力,醋性收斂亦可制約蓬莪朮過散之弊。
- 推測作用:協同蓬莪朮疏通氣血,尤擅 immediate 止痛,標本兼顧。
配伍邏輯與整體功效
- 君臣相配:蓬莪朮為君,破血開結;玄胡索為臣,輔助化瘀並專攻止痛。兩藥均性溫,可散寒邪,共奏「溫通化瘀、急開痺阻」之效。
- 劑量比例(半兩vs一分):重用蓬莪朮,側重破解有形之瘀;輕取玄胡索,強化止痛治標,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思路。
- 服法(淡醋湯送服):醋能引藥入肝經(肝主疏泄,調節氣血),兼酸收以防辛散耗氣,使破瘀而不傷正。
推論治療原理
此方以「溫通」為核心,針對「寒凝血瘀」型卒心痛:
- 油煎蓬莪朮溫通力強,直攻瘀塞;
- 玄胡索速效止痛,緩解標症;
- 醋湯調服既能助藥勢,又防辛散太過。
全方藥簡力專,體現古代急症用藥「峻藥緩投」(少量頻服)的智慧,適合暴病實證之急救。
傳統服藥法
蓬莪朮半兩(油煎,乘熱切片子),玄胡索1分。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食前淡醋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玄胡索散, 出處:《得效》卷四。 組成:玄胡索1兩,甘草2錢。 主治:卒心痛。
玄胡索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五。 組成:玄胡索3兩,當歸2兩。 主治:婦人血暈,衝心欲死者。
玄胡索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六引《海上方》。 組成:玄胡索、牛膝、當歸、破故紙各等分。 主治:腰腿疼痛。
玄胡索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蓬莪朮半兩(油煎,乘熱切片子),玄胡索1分。 主治:婦人血氣攻心,痛不可忍,並走註。
玄胡索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五引《活人書》。 組成:玄胡索1兩,朴消3分。 主治:熱入下焦尿血,溺血,陽邪陷入下焦,令人尿血作痛。
玄胡索散, 出處:《濟陰綱目》卷一。 組成:當歸(酒浸)1錢,赤芍藥(炒)1錢,玄胡索1錢,蒲黃(隔紙炒)1錢,桂皮1錢,乳香(水研)1錢,沒藥1錢。 主治:經行血氣攻刺疼痛,及新舊虛實腹痛;産後惡血攻刺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