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草飲
FEN CAO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奇效良方》卷六十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21%
胃經 15%
心經 15%
肝經 13%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粉草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粉草飲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性較烈的藥材,加入甘草可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
- 增強功效: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能補脾益氣、緩解咳嗽、潤肺止渴等。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例如,甘草能與粉草 synergistically 增強其止咳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粉草飲中的加入,可以有效地調和藥性、增強功效,提高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
粉草飲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燥,能清熱燥濕,止癢止痛。粉草飲中加入白礬,可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起到清熱燥濕、止癢止痛的作用。
- 收斂止血: 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對於一些伴有出血的濕疹,白礬可以起到止血作用,減少炎症反應。
總體而言,白礬在粉草飲中起到清熱燥濕、止癢止痛、收斂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
粉草飲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延胡索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粉草飲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延胡索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進一步提升療效。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延胡索還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粉草飲中其他藥材如川芎、柴胡等也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延胡索的加入可增強疏肝解鬱的效果,共同改善氣機鬱滯導致的疼痛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粉草飲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中藥毒,吐逆躁煩」,意指因誤服或過用毒性藥物(如礦石類、峻烈之品)導致體內熱毒壅盛,引發嘔吐、躁動不安等症狀。其作用以清熱解毒、緩急止嘔為主,透過甘緩與解毒並行,安定胃氣、中和毒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甘草(生用):
- 性甘平,生用偏涼,長於「解百藥毒」(《神農本草經》),能中和毒性、緩和急症。其甘緩之性可抑制吐逆躁煩,保護胃氣,並調和方中他藥。
白礬(生):
- 酸澀寒涼,生用更擅「吐利風熱痰涎」(《本草綱目》),具強效催吐與收斂雙向作用。此處配甘草,可能藉其收澀之性固護胃黏膜,同時助甘草化解藥毒,抑制熱毒上衝之嘔逆。
延胡索:
- 辛散苦泄,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雷公炮炙論》)。中藥毒者常見氣血逆亂,延胡索可疏通壅滯,緩解因毒邪內阻所致的胸腹悶痛及煩躁,助甘草、白礬調暢氣機。
配伍思維:
全方以「解毒為本,兼調氣血」為核心:
- 甘涼解毒(甘草)+酸收降逆(白礬)形成攻守兼施,既清熱毒,又防暴吐傷正。
- 延胡索活血行氣,針對毒邪郁滯的氣血失調,改善局部瘀熱。
- 煎服法「細細呷之」使藥力緩釋,適合藥毒初期、胃氣不穩者,避免峻藥再傷。
此方簡潔,適合毒性輕、病勢急但未深陷者,體現古人「急則緩之,毒則解之」的辨治思路。
傳統服藥法
甘草1兩(生用),白礬(生)半兩,延胡索1兩。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放冷,細細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藥物副作用。
相同名稱方劑
粉草飲,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九。 組成:甘草1兩(生用),白礬(生)半兩,延胡索1兩。 主治:中藥毒,吐逆躁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