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膈丸
LIANG G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涼膈丸中加入甘草,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緩和藥性: 涼膈丸以清熱瀉火為主,其中部分藥材如黃芩、梔子等性寒,容易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可緩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損傷脾胃,達到治病而不傷正的效果。
- 調和藥性: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協調方中各藥材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協調和諧,達到最佳的療效。同時,甘草還可減輕其他藥材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涼膈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熱嗽」,即因肺熱或上焦熱盛引起的咳嗽。其證特點為咳嗽痰黃稠、咽喉乾痛、胸膈煩熱,或伴見口舌生瘡、便秘等裡熱症狀。此類證候多由外感熱邪內傳,或素體陰虛火旺,導致肺失清肅、熱壅上焦。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1. 君藥:甘草(豬膽汁製)
- 甘草:甘平,本具瀉火解毒、潤肺止咳之效。生用偏清熱,炙用偏補益。此方以生甘草為君,取其清熱瀉火作用,針對上焦熱毒。
- 豬膽汁浸製:豬膽汁苦寒,歸肺、肝、膽經,能清熱解毒、潤燥化痰。甘草經豬膽汁浸泡後,增強其清肺熱、化痰涎之力,尤其適合熱嗽痰黃黏稠者。此外,膽汁的苦寒之性可引藥入膽經,協同清泄肺熱(肺與膽氣相通,膽火犯肺可致咳)。
2. 蜂蜜為丸
- 煉蜜:甘潤緩和,能潤肺止咳、滋養脾胃,並緩和豬膽汁的苦寒峻烈之性,避免傷胃。
- 綠豆大丸劑:綠豆本具清熱解毒之效,丸型取其輕清上浮,利於藥力達於上焦。
3. 薄荷湯送服
- 薄荷:辛涼透表,疏散風熱、利咽開音。以其湯送服,助甘草、膽汁宣散肺熱,兼解表邪,針對熱嗽可能兼有的輕微風熱表證(如喉癢、微惡風)。
方劑邏輯與整體作用
此方以「清上焦熱、潤肺化痰」為核心:
- 清熱:甘草配伍豬膽汁,直清肺胃熱毒,尤擅化解痰熱互結之勢。
- 潤燥:蜂蜜與膽汁共奏潤燥化痰之功,熱咳痰黏者得以緩解。
- 透邪:薄荷為使,輕清上行,透熱外達,符合「治上焦如羽」的原則。
潛在適用證延伸
除熱嗽外,若見下列上焦熱證,或可推廣應用:
- 咽喉腫痛(類似風熱喉痹)
- 口舌生瘡(心脾積熱上炎)
- 小兒痰熱驚風(膽汁具鎮驚之效,甘草緩急)
此方組方簡練,突出「清潤並行、透熱不傷正」之思路,體現古代對肺熱證輕中症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甘草2兩。
上藥以豬膽汁浸五宿,漉出炙香,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5丸,食後以薄荷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涼膈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組成:甘草2兩。 主治:熱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