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膽湯
GAN D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十引《小兒形證論》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甘膽湯中含有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溫,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胃腸的作用。甘膽湯中的藥物多屬苦寒,容易傷脾胃,而甘草可以中和藥性,避免損傷脾胃。
- 增強藥效:甘草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增強其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芩配伍,可以增強黃芩的清熱解毒作用,與柴胡配伍,可以增強柴胡的疏肝解鬱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甘膽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甘膽湯主治「慢肝風,羞日,目腫出血」,屬於肝經風熱或肝陰不足所致的眼疾。「慢肝風」指肝風內動緩慢發作,可能伴隨眼部症狀;「羞日」即畏光;「目腫出血」則為眼瞼紅腫、結膜充血或眼底出血等表現。此方針對肝熱上攻、血絡受損之證,以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為主要治法。
組成與邏輯推理
甘草
- 性味歸經:甘平,入心、肺、脾、胃經。
- 功效: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甘草生用偏清熱,炙用偏補益。此方採用「豬膽塗炙」的特殊炮製法,可能增強其清肝瀉火之效。
- 在此方作用:緩解肝熱上炎引起的目腫出血,兼能調和藥性。
豬膽汁
-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膽、肺、大腸經。
- 功效:清熱解毒、瀉肝膽火、明目。
- 在此方作用:
- 直接塗炙於甘草,透過火炙將其苦寒之性滲入藥材,助甘草清瀉肝膽實熱。
- 針對「肝開竅於目」的理論,豬膽汁能引藥入肝經,清降上炎之火,改善畏光、目赤腫痛。
治療原理推論
- 清肝瀉火:豬膽汁苦寒,協同甘草清解肝經鬱熱,抑制肝風內動。
- 涼血止血:肝熱迫血妄行導致目血,豬膽汁能涼血,甘草緩急,共奏止血之效。
- 特殊炮製意義:「豬膽塗炙」可能使甘草兼具補益與清瀉之性,既緩和豬膽汁的峻烈,又能將藥效引至肝經。
綜論
此方簡潔,以「肝膽同治」為核心,透過膽汁的直折火勢與甘草的調護,達成清肝明目、止血消腫之效。其炮製手法凸顯中醫「因病制藥」的靈活性,適用於肝熱輕症或小兒慢肝風之眼疾。
傳統服藥法
甘草1截(以豬膽塗炙)。
上為末。
每服半錢,米泔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甘膽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引《小兒形證論》。 組成:甘草1截(以豬膽塗炙)。 主治:慢肝風,羞日,目腫出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