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膽丸

LIANG D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六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胃經 15%
肺經 13%
大腸經 12%
膀胱經 10%
脾經 8%
膽經 8%
心經 5%
腎經 0%
肝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脾經
膽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涼膽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擅長清熱瀉火,尤其對心火、肝火、胃火都有很好的效果。涼膽丸本身用於治療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熱症,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燥濕止癢: 黃連亦具燥濕止癢之效,能有效抑制眼部及周邊組織的炎症反應,減輕腫脹、瘙癢等不適。涼膽丸常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眼瞼紅腫等症,黃連的燥濕止癢作用可以進一步改善病症。

涼膽丸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涼膽丸主治目赤腫痛、羞明流淚、視物模糊等症狀,多因風熱上攻、肝火上炎所致。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效,能有效解除風熱對眼睛的侵襲,改善視力模糊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涼膽丸中其他藥物如菊花、黃芩、柴胡等,也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作用。荊芥與這些藥物相配合,能夠增強藥效,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作用。

涼膽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咳化痰之效。涼膽丸主治目赤腫痛、口苦咽乾、頭痛眩暈等肝膽火旺之症,黃芩可清泄肝膽之火,改善症狀。
  2. 解毒消腫:黃芩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治療目赤腫痛、目生翳膜等眼部疾病。涼膽丸中其他藥物如決明子、菊花等亦有清肝明目之功效,與黃芩相輔相成,加強療效。

涼膽丸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因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利膽退黃、消腫止痛的功效。

龍膽草的苦寒之性,可清泄肝膽實火,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黃疸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龍膽草還可利濕通淋,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膀胱炎等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因此,龍膽草在涼膽丸中起到清熱利濕、消炎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發揮療效。

涼膽丸中包含蘆薈,主要源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蘆薈味苦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便潤腸的功效。

涼膽丸主治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上火症狀,而蘆薈的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同時,蘆薈亦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改善便祕,這對於上火所引起的便祕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涼膽丸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痛、解毒的功效。涼膽丸主治目赤腫痛、視物模糊、迎風流淚等症,多因風熱上攻、肝經熱盛所致。防風在此可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肝明目、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引藥上行,直達病所: 防風藥性輕揚,善於引藥上行,直達頭面部位。涼膽丸中多為清熱解毒藥,配合防風引藥上行,可以使藥力更有效地作用於眼部,提高藥效。

涼膽丸中加入黃柏,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除濕止痛的功效。涼膽丸主要用於治療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牙齦腫痛等熱證,黃柏能清瀉肝膽之火,起到降火消炎的作用。
  2. 解毒止痛:黃柏還具有解毒止痛的作用,可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減輕炎症反應。涼膽丸中加入黃柏,不僅能清熱瀉火,還能消腫止痛,緩解眼部炎症,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

涼膽丸中加入地膚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地膚子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涼膽丸主要針對肝膽濕熱、目赤腫痛、耳鳴目眩等症,地膚子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消散肝膽濕熱,減輕炎症反應。

二、涼血止血:地膚子亦具涼血止血之效,對於肝膽濕熱引發的出血症狀,例如目赤腫痛伴有眼分泌物、鼻出血等,地膚子可以起到止血消炎的作用,輔助涼膽丸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涼膽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地膚子、防風、黃柏、黃連、黃芩、荊芥、龍膽草、蘆薈等藥材組成。

地膚子性涼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水腫、濕熱病症、皮膚瘙癢、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痠疼、跌打損傷、腸風下血、崩漏帶下等症狀。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燥濕方面,龍膽草可治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女子帶下黃稠、男子陰囊腫痛、濕疹瘙癢等症。清熱瀉火方面,龍膽草可治肝經熱盛、驚癇狂躁、乙型腦炎、頭痛、目赤、咽痛、黃疸、熱痢、癰腫瘡瘍、陰囊腫痛、陰部濕癢等症。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清熱瀉火、通便、止血、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蘆薈可促進體內水分排出,具利尿作用,有助於清熱解毒、消腫利尿。蘆薈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下、清肝、殺蟲之效。蘆薈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之功。蘆薈通便,乃其性寒涼,滑腸通便。蘆薈中的活性成分,如多醣、黃酮類化合物和縮維素,能增強血管壁強度及彈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達到止血之效。蘆薈性寒苦,具清熱燥濕、殺蟲之效。

涼膽丸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膽汁受到風寒侵襲而導致黑花翳,其狀青色,大小眼角澀痛,經常流淚,口苦,不喜歡飲食。

傳統服藥法


黃連(洗,不見火)半兩,荊芥半兩,黃芩半兩,草龍膽半兩,蘆薈1兩,防風1兩,黃柏(去皮)1分,地膚子1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薄荷湯送下。
(《銀海精微》卷下)。方中黃柏用量原缺,據《普濟方》補。又《普濟方》引本方有地骨皮、葫蘆子各一分,無地膚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嘴裡發苦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涼膽丸, 出處:《眼科全書》卷六。 組成:黃連、黃柏、地膚子、龍膽草、防風、荊芥、僵蠶。 主治:眼昏花。

涼膽丸,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黃連3錢,僵蠶2錢,防風3錢,地黃5錢,黃柏5錢,荊芥5錢,黃芩3錢,龍膽3錢,菊花3錢,赤芍藥3錢,蘆薈(炒)。 主治:黑花內障。

涼膽丸, 出處:《得效》卷十六。 組成:黃連(洗,不見火)半兩,荊芥半兩,黃芩半兩,草龍膽半兩,蘆薈1兩,防風1兩,黃柏(去皮)1分,地膚子1分。 主治:膽受風寒而致黑花翳,其狀青色,大小眥頭澀痛,頻頻下淚,口苦,不喜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