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破棺奪命丹」中的「穿山甲」並非常見中藥方劑的組成,此方名更像是武俠小說中的虛構產物。
穿山甲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並非劇毒之物,更不會用來製作能奪人性命的丹藥。
「破棺奪命丹」之名,本身就帶有強烈的虛構色彩,意在突出其毒性之烈,與實際中藥配伍理念相悖。
「破棺奪命丹」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的功效。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大腸經。其苦寒之性,能清熱瀉火,降逆止嘔,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高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癰疽瘡瘍等,均有顯著療效。
此外,黃芩還具有解毒作用,可解各種毒素,如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蛇蟲咬傷等。因此,黃芩在「破棺奪命丹」中,可起到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的作用,幫助治療熱毒所致的疾病。
「破棺奪命丹」之方劑中加入紫草,乃取其活血化瘀、涼血解毒之效。
紫草性寒,入血分,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其藥性可有效緩解因中毒、外傷等導致的瘀血腫痛,並抑制細菌生長,消炎止痛。因此,將紫草加入「破棺奪命丹」之中,應是為了減輕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並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破棺奪命丹」方劑中加入「蟬蛻」,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蟬蛻性涼,善於疏散外感風熱,並能透發麻疹,止癢止痛,對於因風熱引起的疹子、瘙癢,以及發熱、咽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蟬蛻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破棺奪命丹」中加入「蟬蛻」,可以起到疏散風熱、透疹止癢,以及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破棺奪命丹」並非真實存在的中藥方劑,其名稱帶有誇張意味,並未被收錄於正統醫學典籍中。因此,無法分析「牛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但若從牛蒡的藥性來看,其性涼、味甘,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尿通淋等功效。若要加入「破棺奪命丹」這樣的藥方,可能意指利用其清熱解毒的特性,以減輕某些毒性成分的副作用,或者用以緩解由毒藥引起的發熱、疼痛等症狀。但需強調,此僅為推測,並非真實情況。
「破棺奪命丹」配方中加入龍膽草,主要是利用其苦寒清熱、瀉火解毒的特性。
龍膽草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其苦味能瀉火,寒性能清熱,因此可有效治療因濕熱蘊積、肝膽火盛引起的各種疾病。
在「破棺奪命丹」中,龍膽草可能作為清熱解毒、瀉火降逆的藥物,以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特定疾病的效果。然而,中藥配伍複雜,單純分析龍膽草的作用不足以完全理解「破棺奪命丹」的功效。
「破棺奪命丹」中加入「防風」,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因「破棺奪命丹」多用於治療寒邪入侵,筋骨疼痛等症,防風可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 解毒散瘀: 防風還具有解毒散瘀的作用,可幫助清除藥物毒性,避免藥物過於猛烈,傷及正氣。同時,防風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瘀血消散,有利於藥物更快發揮療效。
總之,防風在「破棺奪命丹」中既能祛風止痛,又能解毒散瘀,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破棺奪命丹」方劑中包含「荊芥」,主要是利用其辛散解表、透疹止癢的功效。
荊芥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解毒消腫的功效。在「破棺奪命丹」中,荊芥的作用是通過疏散風熱,達到解表散寒,促進毒邪排出體外的目的。同時,荊芥還能透疹止癢,減輕患者的痛苦。此外,荊芥也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治療因毒邪侵襲所致的各種症狀。
「破棺奪命丹」中加入「黃柏」,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燥濕和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降腎火。此丹可能用於治療因腎陰虛火旺所導致的各種疾病,例如熱毒攻心、陽亢陰虛等。
此外,黃柏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病菌滋生,進一步增強藥效。
「破棺奪命丹」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此丹方應屬烈性毒藥,藥性猛烈,易傷陰耗氣。知母可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避免藥物過於霸道。
- 解毒降逆:知母亦具解毒之效,可緩解其他藥物可能造成的毒副作用,降低藥物對人體的傷害。
因此,「知母」在「破棺奪命丹」中起到重要的輔佐作用,幫助藥物達到最佳效果,同時降低其副作用,確保藥效安全可靠。
「破棺奪命丹」方劑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方中加入連翹,可有效抑制因毒邪入侵而導致的熱毒壅盛、發熱、腫痛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二、化瘀散結:連翹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之效,可幫助消散因毒邪侵襲而導致的瘀血凝滯,促進組織修復。在「破棺奪命丹」中,連翹的加入可促進毒素排出,加速傷口癒合,達到解毒化瘀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破棺奪命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痘青乾紫黑,已出未出」,即針對天花(或重證痘疹)所見的危重證候:
- 痘色青黑紫黯:反映熱毒熾盛、血瘀凝滯,氣血不能暢達肌表。
- 痘出不暢或內陷:因毒邪深伏、正氣不足,導致痘疹無法透發,甚至「倒靨」(痘疹回縮)。
本方命名「破棺奪命」,喻其能強力破解毒瘀、透發伏邪,挽救危症。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主藥分析
穿山甲(山甲):
- 用量獨重(四兩),煅後存性,取其「穿透走竄」之力,破血逐瘀、通絡透毒,為攻堅要藥。
- 《本草綱目》載其能「除痺通脈,排膿破血」,尤其適用於痘毒內陷、氣血壅滯之證。
麝香、蟾酥:
- 後加入藥,用量雖少但力猛,辛香走竄,能「開竅醒神、攻毒散結」。
- 助穿山甲穿透伏邪,速通閉塞之氣血,促使痘毒外透。
2. 輔藥配伍邏輯
清熱解毒:
- 黃芩、黃柏、龍膽草、知母、紫草、連翹,共瀉三焦實火,涼血解毒,尤擅清肝膽鬱熱(痘毒常與肝熱相關)。
- 紫草專入血分,涼血活血,針對「紫黑瘀痘」;連翹散結消腫,防痘毒內攻。
透表疏風:
- 防風、荊芥、蟬蛻、牛蒡子,輕揚辛散,透邪達表,助痘疹外發。
- 蟬蛻尤善息風透疹,牛蒡子兼能利咽解毒(痘疹常伴咽喉腫閉)。
固本托毒(虛者加減):
- 原方註明「虛者以保元湯下」,反映其兼顧扶正(人參、黃耆、甘草)以托毒外出。
3. 炮製與服法關鍵
- 穿山甲煅製:
- 煅後減其峻烈之性,存其「破瘀通絡」之功,適合久服(需二晝夜煎煮後再煅)。
- 酒送服:
- 酒行藥勢,助藥力速達病所,增強透發之力。
- 劑量精控:
- 分釐計量(如三分五釐),因藥性峻猛,需依病情輕重調整,體現「中病即止」原則。
三、方劑思路綜論
本方結合「破血通絡、清熱透表、開竅攻毒」三法:
- 以穿山甲為君,破除血瘀閉塞;
- 輔以大量寒涼藥,抑制熱毒化火;
- 佐以風藥,提邪外出;
- 麝香、蟾酥為使,開閉結、通經脈。
全方攻邪為主,適用於「毒壅血瘀」之實熱閉證,虛證需配伍保元湯扶正,體現「祛邪不傷正」的中醫辨證智慧。
傳統服藥法
山甲4兩,黃芩4兩,紫草5錢,蟬蛻5錢,牛蒡5錢,龍膽草5錢,防風5錢,荊芥5錢,黃柏5錢,知母5錢,連翹5錢。
同煮二晝,令汁收盡,獨特山甲瓦罐固濟,煅半炷香,冷定為末,每用三兩,麝香一錢,蟾酥五分,共為末。
每服3分5釐,好酒下;重者5分,如欲出不出,只服1分,俱要禁口;虛者,保元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破棺奪命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破棺奪命丹,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四。 組成:山甲4兩,黃芩4兩,紫草5錢,蟬蛻5錢,牛蒡5錢,龍膽草5錢,防風5錢,荊芥5錢,黃柏5錢,知母5錢,連翹5錢。 主治:痘青乾紫黑,已出未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