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定痛活絡丹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除濕: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濕、燥濕健脾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蒼朮,有助於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並改善因濕邪困阻經絡所引起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
- 健脾燥濕: 蒼朮還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因濕邪困脾所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對於因濕邪影響脾胃運化而導致的疼痛,蒼朮也有助於改善。
定痛活絡丹中加入黃柏,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濕、涼血止血等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可以起到清熱消腫、止痛的作用,輔助活血化瘀藥物,促進傷口癒合。
- 抑制炎症反應: 黃柏中的生物鹼成分,如小檗鹼,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總而言之,黃柏在定痛活絡丹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抑制炎症反應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療效。
「定痛活絡丹」方劑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濕止痛: 防己性味苦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溼痹痛,筋骨痠痛等症,防己能夠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
- 利水消腫: 防己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夠幫助體內水分的代謝,減輕因風溼引起的關節腫脹和疼痛。
因此,在「定痛活絡丹」方劑中加入防己,能夠起到祛風溼、止痛、利水消腫的協同作用,從而更有效地治療風溼痹痛等症。
定痛活絡丹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基於其藥性與方劑功效的契合。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經散寒,驅散風寒濕邪,而通經絡之效則能疏通經脈,緩解疼痛。
定痛活絡丹旨在治療風寒濕痺引起的疼痛,威靈仙的藥性與功效,恰好可以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溫經散寒、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效果,故而被選入方劑中。
定痛活絡丹中含有烏頭,主要基於其強烈的祛風止痛功效。烏頭性溫熱,入經絡,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之效,對於寒濕痹痛、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有顯著療效。例如,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疼痛等,烏頭的藥力可深入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然而,烏頭有毒性,需慎用,不可隨意服用。醫師需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等因素,合理配伍其他藥材,並控制用量,以發揮其止痛功效,同時避免毒副作用。
定痛活絡丹中包含乳香,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效。乳香性溫,味辛,入肝、心經,能活血行氣、消腫止痛。其揮發油成分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可有效緩解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痺痛等引起的疼痛。此外,乳香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的作用,有助於消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因此,乳香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疼痛,特別是與瘀血相關的疼痛,在定痛活絡丹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定痛活絡丹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效。其藥理研究表明,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從而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對於定痛活絡丹所治療的疼痛病症,如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紅花的加入可以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達到治療效果。
定痛活絡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疼痛: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鎮痛止痙、養血柔肝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肝氣鬱結導致的疼痛,白芍能疏肝解鬱,活血止痛,緩解疼痛症狀。
2. 調和藥性:定痛活絡丹方劑中可能含有辛溫燥烈之藥,白芍性寒,可起到緩解藥性,防止燥烈傷陰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
因此,白芍在定痛活絡丹中起到緩解疼痛、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定痛活絡丹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頭痛等,羌活能有效驅散風寒濕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 活血通絡: 羌活亦有活血通絡之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此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筋骨扭傷等引起的疼痛,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羌活在定痛活絡丹中起著祛風止痛、活血通絡的重要作用,有助於緩解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
定痛活絡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當歸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二、補血養血,改善循環: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對於一些因氣血不足引起的疼痛,當歸可以起到補血活血,改善循環,從而減輕疼痛的作用。
定痛活絡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病所: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中加入白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並將藥力輸送到病所,提高療效。
- 補氣固本,緩解疼痛:白朮能補益中氣,而中氣充足則能改善氣血循環,有利於緩解疼痛。同時,白朮還可起到固本的作用,防止疾病反覆發作,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定痛活絡丹」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風寒濕痹,兩足作痛,氣血兩虛」,重點用於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痹證,尤其以下肢疼痛為主要表現者。其病機特點為:
- 風寒濕邪痹阻:風寒濕三邪夾雜,阻滯經絡,導致關節疼痛、屈伸不利。
- 氣血兩虛:因正氣不足,氣血虧虛,經脈失養,加重肢體痠痛無力。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祛風濕、通經絡
- 威靈仙:辛溫,善祛風濕、通經絡,尤長於治下肢痹痛。
- 羌活:辛散溫通,上行肩臂、下行足膝,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 蒼朮、白朮:蒼朮燥濕健脾,散寒力強;白朮補脾益氣,助運化濕,二者協調以健脾祛濕。
- 防己:苦寒,利水消腫,祛風止痛,尤宜濕熱偏重之痹證。
(2)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 川烏(煨):大辛大熱,溫經散寒,逐痹止痛,針對寒濕痹痛之重症。
- 乳香、紅花:乳香活血行氣、消腫止痛;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二者合用以通絡化瘀。
- 當歸、芍藥(炒):當歸補血活血,芍藥(炒後緩其寒性)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兼顧氣血不足之本。
(3)清熱燥濕、調和寒熱
- 酒黃柏:苦寒燥濕,清下焦濕熱,與溫藥配伍,防燥熱傷陰,平衡寒熱。
(4)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既用威靈仙、羌活、川烏等祛邪,又以當歸、芍藥、白朮補益氣血。
- 寒熱並用:黃柏與蒼朮(即「二妙散」基礎)清熱燥濕,川烏溫經散寒,適用於寒熱錯雜之痹證。
- 酒製增效:以酒泛丸或送服,助藥力通行經絡,增強活血祛風之效。
三、推論可能功效
綜合方義,本方以「祛風濕、溫經止痛」為主,「補益氣血」為輔,適用於:
- 風寒濕痹久病兼氣血虛:下肢關節冷痛、麻木重著,遇寒加劇,伴氣短乏力。
- 濕熱痹證輕症:若兼濕熱下注(如局部紅腫),黃柏、防己可清熱利濕,然整體偏溫,需辨證加減。
- 氣血不暢之經絡瘀阻:因虛致瘀或寒凝血滯,見疼痛固定、舌暗脈澀。
結論:此方以祛邪通絡為先,補虛為次,標本兼顧,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思路,針對風寒濕痹與氣血不足交雜之證。
傳統服藥法
蒼朮(米泔浸洗乾淨)1兩,酒黃柏1兩,防己5錢,威靈仙5錢,川烏(煨)5錢,乳香4錢,酒紅花4錢,芍藥(炒)1兩,羌活(炒)1兩,當歸7錢,白朮7錢。
上為末,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米湯或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適用於風寒濕痹、兩足作痛、氣血兩虛的患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 本方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痛活絡丹, 出處:《活人心統》卷下。 組成:蒼朮(米泔浸洗乾淨)1兩,酒黃柏1兩,防己5錢,威靈仙5錢,川烏(煨)5錢,乳香4錢,酒紅花4錢,芍藥(炒)1兩,羌活(炒)1兩,當歸7錢,白朮7錢。 主治:風寒濕痹,兩足作痛,氣血兩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