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麝香蘇合香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增強藥力:白朮味甘苦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麝香蘇合香丸主要用於治療昏迷、驚厥、心氣虛衰等症,白朮能增強脾胃運化,提高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從而增強藥效。
- 緩和藥性,防止副作用:麝香蘇合香丸中含有麝香、蘇合香等芳香辛溫之品,容易刺激心神,白朮加入其中,可以起到緩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辛烈,減輕對心神的刺激,減少副作用。
麝香蘇合香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是為了其行氣止痛、健脾消積的作用。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積之功效。方中以麝香、蘇合香等芳香開竅之品為主,但可能導致氣機鬱滯,不利於氣血流通。而木香加入後,能疏通氣機,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增強止痛效果,並可緩解因氣滯所致的脾胃不適。
因此,木香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止痛的效果,還兼顧了健脾消積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麝香蘇合香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理氣解鬱、調和氣血的功效。香附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
方劑中,麝香蘇合香丸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心胸憋悶、疼痛等症狀,而香附可以疏通氣機、緩解胸悶、疼痛,同時也能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因此,香附的加入,既能增強方劑的理氣止痛功效,又能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完善。
麝香蘇合香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是因其特有的療效而被納入方劑之中。硃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備鎮靜、安神的作用,對於因驚厥、心煩而導致的失眠、焦慮等症狀有著良好的緩解效果。此外,硃砂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清熱解毒,且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淤滯的情況。硃砂的寒涼特性可以與麝香、安息香等其他成分相輔相成,形成一種協同增效的作用,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突發性情緒問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然而,由於硃砂含有汞,使用時需特別注意劑量,以免產生潛在的副作用。因此,在配伍方劑時,醫師會充分考量患者的具體情況,以保證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麝香蘇合香丸中包含訶子,主要原因有二:
-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收斂,能固澀腸胃,止瀉止痢。方中麝香蘇合香具有開竅醒神,溫通經絡的功效,但同時也可能導致腸胃不適,甚至腹瀉。訶子加入,可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溫燥,引起腸道不適。
- 生津止渴: 訶子性涼,能生津止渴,解暑熱。方中麝香蘇合香性溫熱,久服可能出現口乾舌燥、心煩不寐等症狀。訶子加入,可以起到生津止渴,滋潤咽喉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藥物副作用。
麝香蘇合香丸中加入檀香,主要是利用其獨特的藥性,發揮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一、芳香開竅: 檀香氣味芬芳,性溫,能通竅開竅,與麝香、蘇合香等芳香開竅藥材相輔相成,共同起到醒腦開竅、豁痰開竅的功效,適用於神志昏迷、痰濁阻竅等症狀。
二、溫中止痛: 檀香具有一定的溫中止痛作用,能溫暖脾胃,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與蘇合香、麝香等藥材配合,可增強其止痛效果,適用於胸腹脹痛、心腹疼痛等症狀。
麝香蘇合香丸中加入安息香,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安息香氣味辛溫,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能緩解胸悶、心痛等症狀,與方中蘇合香、麝香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其行氣活血、開竅醒神的功效。
2. 溫中散寒: 安息香性溫,能溫中散寒,與方中肉桂、丁香等藥物合用,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治療寒凝心脈、心胸痺痛等症。
總而言之,安息香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行氣止痛效果,也能溫中散寒,使藥效更加全面。
麝香蘇合香丸中加入沉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沉香性辛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的功效。與麝香、蘇合香等藥物配合,能更好地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尤其適用於胸腹疼痛、心絞痛等症。
- 調和氣血:沉香氣味芳香,能起到醒脾開胃、化滯消積的作用,有助於調和氣血運行,改善心肺功能。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提升整體療效,促進患者的康復。
麝香蘇合香丸中含有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豁痰開竅:麝香性溫,氣味辛香濃烈,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豁痰開竅的功效。對於中風昏迷、痰迷心竅等症狀,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配合蘇合香等藥物,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麝香亦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能更快地消除病症。
麝香蘇合香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芳香開竅,醒神定志:丁香性溫,味辛,具有芳香開竅、醒神定志的功效。與麝香、蘇合香等藥物配伍,能增強其開竅醒神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丁香還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胸悶、心悸、嘔吐等症狀,丁香能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輔助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總體來說,丁香在麝香蘇合香丸中起着芳香開竅、醒神定志,以及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輔助作用,使其藥效更為顯著,治療效果更佳。
麝香蘇合香丸中包含蘇合香,主要原因有二:
- 蘇合香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蘇合香氣味辛香,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行氣止痛的功效。與麝香配合,可加強其開竅醒神的功效,適用於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症。
- 蘇合香可助麝香行氣活血:蘇合香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麝香的藥效發揮,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麝香蘇合香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以下幾類病症:
- 虛損性疾病:如「傳屍骨蒸」(肺結核類消耗性疾病)、「殗殜肺痿」(慢性虛弱性肺病)。
- 急重症及傳染病:如「卒心痛」(急性心絞痛)、「霍亂吐利」(急性胃腸炎)、「時氣鬼魅瘴瘧」(流行性熱病、瘧疾等)。
- 精神神志異常:如「疰忤鬼氣」(精神恍惚、邪祟感應)、「鬼杵中人」(突發性精神異常)。
- 婦科及消化系統疾病:如「瘀血月閉」(閉經)、「痃癖」(腹部腫塊)、「赤白暴利」(急性痢疾)。
- 小兒疾病:如「小兒吐乳」。
- 外傷及皮膚病:如「丁腫」(疔瘡)、「驚癇」(癲癇發作)。
整體而言,此方被認為具有開竅醒神、辟穢化濁、行氣止痛、活血散結之效,適用於多種急慢性病症,尤其以氣機鬱閉、穢濁內阻為核心病機者。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要藥物分類及作用
- 芳香開竅藥:
- 麝香:性辛溫,通行十二經,開竅醒神,活血散結,為方中君藥。
- 蘇合香、安息香:辛香走竄,辟穢化濁,醒神開閉,主治中風痰厥、卒心痛等。
- 行氣止痛藥:
- 沉香、檀香、丁香、青木香、香附子:辛溫行氣,寬胸止痛,調暢氣機,改善胸悶、腹痛等症狀。
- 溫中散寒藥:
- 蓽撥:溫中散寒,主治心腹冷痛、嘔吐泄瀉。
- 烏犀屑(古代犀角代用品):清熱解毒,鎮驚安神。
- 固澀收斂藥:
- 訶黎勒:澀腸止瀉,兼能降氣化痰。
- 鎮心安神藥:
- 朱砂:鎮驚安神,用於驚癇、心神不寧。
- 健脾和中藥:
- 白朮:健脾益氣,固護脾胃,防止芳香藥過於辛燥傷正。
- 活血散結藥:
- 熏陸香(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用於瘀血閉阻之證。
組方邏輯
- 芳香辟穢,開竅醒神:麝香、蘇合香、安息香等辛香之品,能通閉開竅,驅散穢濁邪氣,適用於神昏、癲癇、中惡等證。
- 行氣止痛,調暢氣機:諸香藥合用,可快速緩解胸悶、心痛、腹脹等氣滯症狀。
- 溫中散寒,固護正氣:蓽撥、白朮、沉香等溫中健脾,防止寒邪內犯,保護脾胃功能。
- 活血化瘀,通經散結:麝香、熏陸香合用,改善瘀血閉阻所致的月經不調、痃癖等。
- 收斂固澀,防止泄脫:訶子澀腸止瀉,適用於霍亂吐利等急症。
綜上,此方以芳香走竄、行氣活血為主,兼顧溫中、固澀、鎮驚,適用於氣滯、痰阻、寒凝、血瘀等多種病理狀態,故能治療廣泛的內科、外傷、精神異常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白朮2兩,青木香2兩,烏犀屑2兩,香附子(炒去毛)2兩,朱砂(研,水飛)2兩,訶黎勒(煨,去皮)2兩,白檀香2兩,安息香(別為末,用無灰酒1升熬膏)2兩,沈香2兩,麝香(研)2兩,丁香2兩,蓽撥2兩,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1兩,熏陸香(別研)1兩。
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用安息香膏並煉白蜜和劑為丸,如梧桐子大。
早朝取井華水,空心化服4丸,溫冷任意;老人,小兒可服1丸,溫酒化服亦得。用蠟紙裹1丸如彈子大,緋絹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麝香蘇合香丸, 出處:《局方》卷三。 組成:白朮2兩,青木香2兩,烏犀屑2兩,香附子(炒去毛)2兩,朱砂(研,水飛)2兩,訶黎勒(煨,去皮)2兩,白檀香2兩,安息香(别爲末,用無灰酒1升熬膏)2兩,沉香2兩,麝香(研)2兩,丁香2兩,蓽撥2兩,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1兩,熏陸香(别研)1兩。 主治:傳屍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利,瘀血月閉,痃癖丁腫驚癇,鬼杵中人,小兒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