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和香

BAI HE XI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六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7%
胃經 17%
肝經 14%
心經 7%
腎經 6%
三焦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百和香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暖胃散寒,化痰止咳: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肺化痰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肺、脾胃虛寒所致的咳嗽、氣喘、脘腹冷痛等症狀,丁香可起到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緩解症狀。

2. 芳香開竅,醒脾開胃:丁香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脾的功效。對於脾胃不和、食慾不振、神志不清等症狀,丁香可起到醒脾開胃、提神醒腦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食慾和精神狀態。

百和香方劑中加入檀香,主要基於其芳香開竅寧心安神的功效。

檀香氣味清香溫和,能行氣開竅,疏解鬱結,有助於改善因氣機阻滯所致的頭昏腦脹、胸悶氣短等症狀。

同時,檀香也具備安神定志的功效,能平息心火,緩解焦慮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百和香方劑中加入檀香,可以協同其他藥材,達到疏肝理氣、寧心安神的整體功效。

百和香方劑中包含零陵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 零陵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芳香化濕的功效,可治療神志昏迷、痰濁矇蔽、心悸怔忡等症狀。配合方劑中其他藥物,有助於疏通經絡,醒神開竅,改善患者神志不清的狀態。
  2. 化濕止嘔: 零陵香亦具芳香化濕之效,可治療濕邪困脾、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百和香方劑中常配伍其他化濕藥,如藿香、佩蘭等,共同作用於脾胃,達到化濕止嘔的目的。

百和香方劑中包含藿香,主要由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化濕解暑:藿香氣味芳香,具有解表化濕、行氣解暑的功效。在百和香方中,藿香可有效祛除暑濕之邪,緩解因暑溼所致的脘腹脹滿、噁心嘔吐、頭痛發熱等症狀。
  2. 理氣和中:藿香還具有理氣和中的作用,可疏解脾胃之氣,促進消化,緩解胃腸不適。百和香方中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腹脹等症,藿香的理氣作用可協同其他藥物,改善脾胃功能。

百和香方劑中添加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氣行血: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助氣行血的功效。對於氣虛寒凝所致的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哮喘等,肉桂能溫陽化寒,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呼吸道功能。
  2. 引藥入肺,增強療效:百和香方劑中常搭配一些性質偏寒涼的藥物,肉桂的溫熱之性可以引導藥力下行,到達肺部,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肉桂還能溫肺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也有一定輔助作用。

百和香方劑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百和香方劑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等症,而木香的加入可以有效疏理氣機,緩解疼痛。
  2. 燥濕健脾:木香還具有燥濕健脾的作用,可改善脾胃濕困,增強脾胃消化功能。百和香方劑中常配合其他健脾燥濕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總之,木香在百和香方劑中起到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相關症狀。

百和香方劑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引藥入肺: 松香性燥,氣味芳香,能引導藥力直達肺部,且能止咳化痰,對於肺氣虛弱、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二、固表止汗: 松香具有收斂固表之效,能收斂汗孔,止汗止瀉,對於肺氣虛損、表虛自汗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療效。

因此,百和香方劑中加入松香,既能引藥入肺,又能固表止汗,可謂相輔相成,提升療效。

百和香方中包含蘇合香,主要原因有二:

  1. 開竅醒神: 蘇合香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能通達心竅,振奮心脾,對於神志昏迷、痰濁阻竅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與百和香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氣逆、痰多、胸悶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蘇合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經絡,緩解胸腹疼痛,與百和香方中其他藥物配合,能有效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心絞痛、胃痛等。

百和香方劑中包含安息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止咳化痰: 安息香性溫,味辛,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風寒咳嗽、痰多難咳的症狀,安息香可以溫肺化痰,使痰液易於咳出。
  2. 溫經止痛: 安息香還具有一定的溫經止痛作用。對於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例如風寒濕痺、跌打損傷等,安息香可以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緩解疼痛。

因此,百和香方劑中加入安息香,旨在發揮其止咳化痰、溫經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咳嗽、疼痛等病症的目的。

「百和香」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濃烈,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闢穢解毒之功。對於神志昏迷、痰涎壅塞等症狀,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因此,百和香方劑中加入麝香,旨在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百和香」

中藥方劑「百和香」,主要成分為:丁香、檀香、零陵香、藿香、肉桂、木香、松香、蘇合香、安息香、麝香。

丁香

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脹等症狀。它還能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止嘔效果顯著。丁香能溫暖肺部,化痰止咳,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丁香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檀香

檀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活絡止痛、健脾胃等功效。可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緩解因寒引起的疼痛、腹痛、腹瀉等症狀;可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胸痛、腹痛、胃痛、食少等症;可減少疼痛感覺,止痛。活血,促進血液循環,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可引胃氣上升,幫助進食,調理脾胃,疏利胸膈。檀香可口服或外用,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服用,熱性體質的人也不宜服用,過敏體質的人慎用。

零陵香

零陵香性溫、味辛,歸心、脾、肺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藿香

藿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它可以幫助驅除濕氣、祛除陰霾濕邪、助脾胃正氣、止嘔嘔吐、化濕和胃、止咳化痰、祛風除濕、解暑和胃、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木香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松香

松香性微溫,味苦,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之效。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痠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蟲蛇咬傷、腰膝酸軟疼痛、風濕痺痛、外用消腫、拔膿、生肌。

蘇合香

蘇合香是傳統中藥材,具有開竅、除穢氣障氣、利水消腫等功效。其芳香通達之性,能醒腦益智,增強思慮清晰、專注貫通,靈活機敏,心胸開闊等能力,並對痰鬱、眩暈、頭痛等症狀也有療效;其辛溫發散之性,能溫通經絡,化瘀散結,驅除穢氣,暢通氣血,緩解疼痛;其溫經散寒、行氣止痛、利尿消腫等作用,可改善脾虛運化失司,或腎氣不足,水濕內停所致的水腫,溫陽化濕,祛除體內寒邪,促進水液代謝,從而緩解水腫。

安息香

安息香性溫、味甘,入心、脾、肺三經。具有開竅醒神,益氣活血,健脾益氣,清肺化痰等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痰厥、驚癇昏迷、產後血暈等症。同時,安息香還具有行氣活血、活血化瘀、散結消癥之功,可治療胸腹脹痛、心絞痛、風濕痹痛、跌打瘀傷、瘀血停滯、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此外,安息香還有殺菌、消炎、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頭痛、牙痛、耳痛、咽喉腫痛等症。

麝香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затруднения、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百和香」,組成藥材包括丁香、檀香、零陵香、藿香、肉桂、木香、松香、蘇合香、安息香、麝香等,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活絡止痛、健脾胃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傳統服藥法


沈水香5兩,甲香2兩,丁子香2兩,雞骨香2兩,兜婁婆香2兩,熏陸香2兩,白檀香2兩熟捷香2兩,炭末2兩,零陵香1兩,藿香1兩,青桂皮1兩,白漸香(柴也)1兩,青木香1兩,甘松香1兩,雀頭香半兩,蘇合香半兩,安息香半兩,麝香半兩,燕香半兩。
令身體香。
上為末,酒灑令軟,再宿酒氣歇,以白蜜和,細瓷器中,蠟紙封,勿令泄,冬月開取用,大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百和香,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 百和香(《千金》卷六。)出處:《千金》卷六。組成:沉水香5兩,甲香2兩,丁子香2兩,雞骨香2兩,兜婁婆香2兩,熏陸香2兩,白檀香2兩,熟捷香2兩,炭末2兩,零陵香1兩,藿香1兩,青桂皮1兩,白漸香(柴也)1兩,青木香1兩,甘松香1兩,雀頭香半兩,蘇合香半兩,安息香半兩,麝香半兩,燕香半兩。主治:令身體香。 。 主治:令身體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