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香方

SHI XIANG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六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2.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25%
肺經 20%
腎經 8%
肝經 8%
膽經 4%
心經 4%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濕香方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溫腎助陽,燥濕止瀉: 沉香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腎陽虛,濕氣內盛,導致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沉香可溫腎陽氣,促進脾胃運化,達到燥濕止瀉的效果。

二、行氣止痛,溫中止痛: 沉香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溫中止痛。對於寒凝氣滯、腹痛、腸鳴等症狀,沉香可溫暖脾胃,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因此,濕香方中加入沉香,不僅能針對濕氣內盛的病因,也能兼顧脾腎陽虛和氣滯腹痛等症狀,提高整體療效。

濕香方中包含甘松,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濁: 甘松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濁之效,可祛除體內濕氣,並化解濕濁之邪,有助於改善濕邪困阻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脾胃不和、痰濕阻滯等。
  2. 行氣止痛: 甘松亦能行氣止痛,對於濕邪阻滯經絡所引起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腹痛等,有較佳的緩解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舒筋活絡,解除疼痛。

濕香方中加入檀香,主要基於其香氣與藥性兩方面的考量:

香氣方面: 檀香氣味芳香,能闢穢除臭,可緩解因濕氣所致的濁氣,並提升患者的嗅覺感受,使人精神舒暢。

藥性方面: 檀香性溫,味辛,可行氣止痛,具有溫陽化濕的功效。在濕香方中,檀香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溫暖脾胃,化解濕氣,達到祛濕止痛的效果。

因此,檀香的加入不僅能提升濕香方的香味,更能增強其溫陽化濕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濕香方中包含藿香,主要源於其 芳香化濕 的功效。藿香氣味辛溫,入脾胃經,能疏散風邪,化解濕邪,對於濕邪困阻脾胃,導致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此外,藿香還有解暑解表 的功效,可用於暑溼感冒,頭痛發熱,胸悶不舒等症。濕香方以藿香為主藥,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祛濕解暑,理氣和中的功效。

濕香方中含有丁香,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丁香味辛、性溫,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適合治療因寒濕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丁香具有降逆止嘔的效果,可以幫助緩解因寒濕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

濕香方整體以溫暖脾胃、化濕散寒為目的,丁香作為其中一味藥材,則起到了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濕香方中加入零陵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燥濕化濁: 零陵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濁之功。濕香方主治濕濁阻滯,脾胃不和等症,零陵香可有效祛除濕邪,改善脾胃功能,使濕濁得以化解。

二、 行氣止痛: 零陵香亦能行氣止痛,對於濕邪阻滯經絡,導致脘腹疼痛者,可起到緩解作用。濕香方中常配合其他行氣止痛藥物,如香附、白芷等,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濕香方中包含麝香,主要源於其獨特功效:

  •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通開竅,能振奮心神,對於濕邪阻滯經絡、神志不清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活血止痛: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濕香方常用於治療風溼痹痛、痰溼阻滯、神志不清等病症,麝香的加入可以提升方劑的開竅醒神、活血止痛功效,有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濕香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外臺祕要》與《備急千金要方》中所記載的濕香方,可歸納其主要功效在於芳香闢穢、溫通經絡、行氣止痛、及調和氣血。其主要應用於體臭的治療,並兼具薰衣之用,以下將進一步分析其治療原理:

治療原理:

1. 芳香闢穢,淨化體氣:

濕香方中的沈香、檀香、麝香、丁香、零陵香、藿香、薰陸香、甘松香等皆屬芳香類藥材,氣味濃鬱,具有闢穢除臭之功。《外臺祕要》中明確指出濕香方可用於薰衣,使衣物帶有芳香,並有去異味之效,可推論其對於體臭亦有相似的淨化作用。這些芳香藥材揮發的氣味,可中和體內產生的不佳氣味,達到清新體氣的效果。

2. 溫通經絡,行氣止痛:

沈香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能溫煦經絡,疏通氣機;丁香辛溫,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並可降逆止嘔;檀香能理氣止痛,舒緩疼痛;甘松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可促進氣機運行,使經絡暢通,緩解因氣滯血瘀所引起的疼痛。

3. 調和氣血,安神定志:

麝香開竅醒腦,活血化瘀,其氣味芳香,能通達全身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氣血的運行;零陵香能鎮靜安神、調和氣血,使氣血調和,心神安定。諸藥合用,能使氣血運行順暢,達到調和氣血,安定心神的作用。

4. 化濕解暑,醒脾開胃:

藿香具備化濕解暑,醒脾開胃的功效,能改善因濕邪內困所致的脾胃不適,並能促進食慾。此作用雖非濕香方的主攻方向,但可兼顧改善因濕邪所引起的體臭。

總結

綜上所述,濕香方以多種芳香藥材為主,透過芳香闢穢,溫通經絡、行氣止痛、調和氣血等作用,達到改善體臭之效,並能薰衣,使衣物帶有香氣。 此方組方精妙,諸藥合用,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傳統服藥法


沈香2斤11兩9銖,甘松3兩9銖,檀香3兩9銖,雀頭香(一作藿香)3兩9銖,甲香3兩9銖,丁香3兩9銖,零陵香3兩9銖,雞骨煎香3兩9銖,麝香2兩9銖,熏陸香3兩6銖。
上為末。
欲用以蜜和塗,預和歇不中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燥濕、化濁、辟穢之功,因此體質虛弱、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2. 本方中含有麝香,有活血通經、散結止痛之功,因此孕婦、月經期間、哺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3. 本方中含有丁香、零陵香,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因此有實熱、便秘、口乾舌燥等症狀者不宜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濕香方,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沉香2斤11兩9铢,甘松3兩9铢,檀香3兩9铢,雀頭香(一作藿香)3兩9铢,甲香3兩9铢,丁香3兩9铢,零陵香3兩9铢,雞骨煎香3兩9铢,麝香2兩9铢,熏陸香3兩6铢。 主治:體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