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已寒丸中加入蓽茇,主要是基於其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的功效。
蓽茇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並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大已寒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胃寒疼痛,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蓽茇的加入,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疼痛,並促進胃腸蠕動,利於消化吸收,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大已寒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肉桂。肉桂在中醫中具有獨特的性質,主要用於溫陽散寒和活血行氣。其以辛熱的特性,能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並幫助驅逐體內的寒邪。這在治療風寒感冒、腹痛及其他因寒引起的病症上尤為重要。
此外,肉桂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提升整個方劑的功效。由於其可促進消化,改善腸胃功能,因此在一些寒凝引起的不適症狀中,能起到良好的輔助療效。同時,肉桂的抗菌和抗炎作用,也有助於減輕病症發作時的炎症反應。因此,肉桂作為大已寒丸的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中醫強調的“辨證論治”理念,通過調和藥性,達到理想的療效。
大已寒丸中加入乾薑,是因其性溫熱,能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方中以大黃寒涼瀉下為主,容易傷及脾胃陽氣,導致寒凝氣滯、腹痛泄瀉。乾薑溫中散寒,可溫煦脾胃,化解大黃的寒性,防止其過度傷脾胃。
同時,乾薑還能溫經通絡,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緩解寒凝氣滯引起的腹痛,並促進腸胃蠕動,幫助大黃瀉下通便。
大已寒丸中包含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大已寒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高良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並止嘔止瀉。
- 行氣化濕,健脾消食:高良薑還具有行氣化濕、健脾消食的作用。寒邪客胃,常伴隨脾胃虛弱、氣滯濕阻,高良薑可以行氣化濕,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功能,有助於消除寒邪,改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已寒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大已寒丸為溫裡祛寒之峻劑,主治久寒積冷、臟腑陽氣虛衰所致諸證,涵蓋以下範疇:
- 寒邪內伏:
- 「久寒積冷,臟腑虛弱」:寒邪久滯三陰(脾、肝、腎),損傷陽氣,致臟腑功能衰退。
- 「自利自汗,米穀不化」:脾腎陽虛,失於溫煦,水穀不化而泄瀉;陽虛衛外不固而自汗。
- 氣血凝滯:
- 「心腹痛,脅肋脹滿」:寒主收引,經絡拘急,氣血不通則痛。
- 陰盛陽衰:
- 「手足厥冷,陽氣暴衰」:寒極陰盛,陽氣不能達於四末(四肢)。
- 「傷寒陰盛,神昏脈短」:寒邪直中少陰,心腎陽衰,神明失守,脈氣不續。
此方針對「陰寒獨盛」之重症,以溫陽散寒、破陰回陽為核心。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集大辛大熱之品,共奏「退陰助陽,除臟腑積冷」之效:
附子(炮)、川烏頭(炮):
- 二者為辛熱有毒之「逐陰回陽」要藥。附子走而不守,溫通十二經;烏頭善散沉寒痼冷,破積聚。炮製後減毒性、存藥力,專攻臟腑沉寒。
乾薑(炮)、良薑(炒):
- 乾薑守而不走,溫中焦脾胃之陽;良薑(高良薑)散寒止痛,專治「冷痛」。二薑協同,強化溫中散寒之力。
官桂(肉桂)、吳茱萸:
- 官桂補命門之火,引火歸元;吳茱萸入肝經,散厥陰(肝經)之寒,降濁止嘔。二者助附子、烏頭溫通下焦肝腎。
配伍特點:
- 辛熱疊加:諸藥皆屬熱性,形成「溫裡—散寒—破陰」三層作用,針對寒邪深伏之病機。
- 醋糊為丸:醋性收斂,緩和藥性峻烈,使其持續發揮藥力;米飲送服護胃氣,防燥熱傷陰。
治療原理:
以「熱藥直破陰寒」為法,通過溫補脾腎陽氣、散經絡寒凝,恢復氣血運行。尤其適合「真寒假熱」(陰盛格陽)之危候,使陽氣復則陰邪退。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去皮臍)1兩,川烏頭(炮,去皮臍,作豆大,再炒黃)1兩,乾薑(炮裂)1兩,良薑(炒)1兩,官桂(去粗皮)1兩,吳茱萸1兩。
退陰助陽,除臟腑積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食前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已寒丸, 出處:《元戎》。 組成:肉桂5錢,茯苓5錢,良薑7錢,烏頭(炮)7錢,附子(炮)1兩,乾薑(炮)1兩,芍藥1兩,茴香(炒)1兩。 主治:陰證服四逆輩,胸中發躁而渴者;或數日大便秘,小便澀赤。
大已寒丸, 出處:《局方》卷二(紹興續添方)。 組成:蓽茇4斤,肉桂4斤,乾薑(炮)6斤,高良薑6斤。 主治:久寒積冷,臟腑虛弱,心腹痛,脅肋脹滿,泄瀉腸鳴,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陽氣暴衰,陰氣獨盛,手足厥冷;傷寒陰盛,神昏脈短,四肢怠惰。
大已寒丸,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1兩,川烏頭(炮,去皮臍,作豆大,再炒黃)1兩,乾薑(炮裂)1兩,良薑(炒)1兩,官桂(去粗皮)1兩,吳茱萸1兩。 主治:退陰助陽,除臟腑積冷。主治:惡冷濕痹,肘臂攣急,寒嗽痰厥,心中澹澹大動,屈伸不便,積水足浮腫,囊縮。中焦氣弱,脾胃受寒,飲食不美,氣不調和,心腹疼痛,大便滑泄,腹中雷鳴,霍亂吐瀉,手足厥逆,便利無度;及療傷寒陰濕,形氣沉困,自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