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椹散
SHENG Z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七十三引《經驗秘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盛椹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疏風解表與止癢消腫的功效。
疏風解表: 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邪,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等外感病症,而盛椹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邪引起的皮膚病,荊芥可以起到疏散風邪,解除表邪的作用。
止癢消腫: 荊芥亦具止癢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溼疹等症。盛椹散治療的皮膚病往往伴有瘙癢、紅腫等症狀,荊芥可以減輕這些症狀,幫助皮膚恢復。
盛椹散中加入旋覆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宣肺降氣,止咳化痰: 旋覆花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降氣、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盛椹散所治療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旋覆花能幫助宣暢肺氣,緩解氣逆、咳痰不爽等症狀。
- 利水消腫,健脾和胃: 旋覆花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改善因痰濕阻滯導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此外,旋覆花還能健脾和胃,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更好地消化吸收藥物。
綜上,旋覆花在盛椹散中起到宣肺降氣、止咳化痰、利水消腫、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咳嗽、氣喘、胸悶、腹脹等症狀。
盛椹散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前胡味辛性微寒,善於疏散風寒,宣肺止咳,適用於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盛椹散的主要功效爲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而前胡的加入可以增強其疏風散寒的作用,更有效地緩解咳嗽症狀。
- 調和藥性: 盛椹散中其他藥材如桑椹、黃芩等多偏於寒涼,前胡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過強而損傷脾胃。
盛椹散方中包含麻黃,主要是利用其發汗解表的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通竅的功效。盛椹散作為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的方劑,麻黃的加入可以驅散寒邪,宣通鼻竅,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此外,麻黃還可以促進汗液分泌,幫助機體散發熱量,降低體溫,進一步緩解發熱症狀。
盛椹散中包含赤芍,主要是針對其涼血止痛的功效。
赤芍味苦、微寒,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盛椹散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瘀血阻絡引起的諸症,如:目赤腫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頭痛眩暈、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赤芍的涼血止痛作用,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以上症狀,達到治療效果。
盛椹散中含有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盛椹散主要針對濕痰咳嗽、胸悶氣喘等症,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之功,可緩解因痰濕阻滯所引起的嘔吐。盛椹散中常配合其他止嘔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止嘔的效果。
因此,半夏在盛椹散中發揮著化痰降逆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濕痰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的效果。
盛椹散中加入甘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盛椹散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燥或峻烈之藥,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二、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緩解毒性、保護臟腑的作用。盛椹散中某些藥物可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甘草可以減輕這些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盛椹散」是一個中藥方劑,由荊芥、旋覆花、前胡、麻黃、赤芍、半夏、甘草等藥材組成,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止咳化痰等功效,主治牙齒疼痛導致嘴巴和臉頰都腫了起來。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旋覆花性溫、辛,入肺、肝、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等功效。
「盛椹散」方劑組成: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 旋覆花:溫化寒痰、止咳化痰。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
傳統服藥法
荊芥穗4兩,旋覆花1兩,前胡1兩,麻黃(去節)1兩,赤芍藥1兩,半夏1兩(湯泡7次),甘草(炙)1兩。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7片,大棗2枚,煎7分,去滓,漱口,吐一半,咽一半,以此熏漱立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散發汗,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盛椹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三引《經驗秘方》。 組成:荊芥穗4兩,旋覆花1兩,前胡1兩,麻黃(去節)1兩,赤芍藥1兩,半夏1兩(湯泡7次),甘草(炙)1兩。 主治:牙疼致口頰皆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