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散

JIU X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肺經 20%
心經 10%
脾經 10%
胃經 9%
膽經 7%
心包經 7%
三焦經 4%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大腸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九仙散中包含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少陽的功效。九仙散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食慾不振、噯氣泛酸等症狀,而柴胡正好能疏解肝鬱,調節脾胃,緩解這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九仙散中的其他藥材,如香附、枳殼、陳皮等,也具有疏肝解鬱、理氣和胃的作用,與柴胡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肝解鬱、和解少陽的功效,使療效更佳。

九仙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之功。九仙散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肢體困重等症狀。蒼朮能健脾燥濕,助運脾陽,消食化積,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改善上述症狀。

2. 除濕止痛: 九仙散中常配伍一些祛風止痛藥物,如羌活、獨活等,蒼朮則能與之相輔相成,增強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對於濕邪困阻經絡,導致的四肢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蒼朮能起到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九仙散中包含赤芍,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心經,能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九仙散作為治療婦科血瘀證的方劑,常伴隨有熱證,如月經量少色暗、痛經、乳房脹痛等。赤芍的清熱涼血作用,可有效緩解血瘀所致的熱證,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赤芍的活血化瘀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治療目的。

九仙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解表止痛: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九仙散主要針對外感風熱導致的頭風、眩暈、頭痛等症,荊芥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九仙散中其他藥物如薄荷、川芎等也具有疏散風熱、止痛的功效,荊芥的加入可以與這些藥物相互配合,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九仙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因為其藥性平和,具有以下作用:

  1. 調和諸藥: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使各味藥材發揮最佳療效,避免藥性相剋。
  2. 緩解毒性:甘草能解百毒,尤其在九仙散中,一些藥材可能帶有毒性,甘草可減輕其毒性,保障患者安全。

此外,甘草還有益氣補脾、潤肺止咳等功效,能進一步提升九仙散的整體療效。

九仙散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其發汗解表之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散寒、平喘止咳之功。九仙散旨在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氣喘等症狀,麻黃可促進汗液排出,驅散外邪,使體內寒邪得以宣洩,達到解表散寒、通鼻竅、止咳平喘之功效。其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紫蘇葉、杏仁等協同作用,共同發揮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療效。

九仙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行氣: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九仙散主要用於治療血瘀氣滯所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症,川芎能有效疏通經絡,改善血流,從而緩解頭部不適。
  2. 昇陽散寒: 川芎還具有昇陽散寒的功效,能溫通經脈,驅散寒邪。九仙散中常與其他溫陽散寒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溫陽化寒、改善陽氣不足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九仙散中添加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之效。九仙散主治外感風熱、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薄荷的清熱解表作用可以緩解患者的熱證症狀。
  2. 開竅醒神: 薄荷氣味芳香,能通竅醒神,對於風熱導致的頭痛、鼻塞、神昏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九仙散中其他藥材,如石膏、黃芩等,也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作用,與薄荷配合使用,能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症狀。

九仙散方中包含旋覆花,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一、降氣止咳:旋覆花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降氣止咳的功效。其能降肺氣,宣肺化痰,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氣逆等症狀,配合九仙散中其他藥材,可增強其止咳化痰的效果。

二、消痰散結:旋覆花還具有消痰散結的作用,能促進痰液排出,並可改善胸中鬱結,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治療因痰濁阻滯而引起的胸悶、氣短等症狀。

總而言之,旋覆花在九仙散中起到降氣止咳、消痰散結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了方劑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九仙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柴胡(去蘆)
  • 蒼朮(同前制,二味各二兩)
  • 赤芍藥
  • 荊芥
  • 甘草(三味各六錢半)
  • 麻黃(同前制)
  • 川芎
  • 薄荷(和梗,三味各半兩)
  • 旋覆花(去老梗,三錢)

主治:

從提供的古文資料分析,「九仙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1. 各類咳嗽

    • 《衛生寶鑒》記載“治一切咳嗽”。
    • 《丹溪治法心要》提到“氣血俱虛咳嗽,兼治一切咳嗽”。
    • 《醫學綱目》中羅氏用九仙散“治一切咳嗽”。
    • 《景岳全書》提到“久咳嗽者,宜從虛治之也,或用澀藥以擊其惰歸,九仙散之屬也”。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提到“唾膿血者,與款冬花散、九仙散”。
    • 《喻選古方試驗》“齁喘痰嗽,九仙散”。
    • 《醫學正傳》“九仙散(局方),治一切咳嗽、久嗽,乃擊其惰歸之藥也”。
  2. 眼疾

    • 《活幼心書》中提到“解諸目疾,不拘歲月遠近,並宜先服”。
    • 用於治療“熱極夾風,則目赤腫痛,晝夜不開,驚啼不已”以及“天行時證,暴赤腫痛,晝夜苦甚,久則昏蒙”等症狀。
    • 《幼科折衷》記載與《活幼心書》類似。
    • 《証治準繩‧幼科》記載與《活幼心書》類似。
  3. 喘症

    • 《本草綱目》提到“齁喘痰嗽”。
    • 《喻選古方試驗》“痰哮咳嗽,苧根煅存性,為末,生豆腐蘸三五錢食,即效。未效,以肥豬肉二三片,蘸食,甚妙。(《醫學正傳》)齁喘痰嗽,九仙散”。
  4. 產後惡露不止

    • 《邯鄲遺稿》提到“產後月餘,因怒氣,惡露不止,如有塊淡紅色似米粒者,以九仙散治之”。

治療原理:

「九仙散」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辨證論治,綜合方中各藥的功效:

  1.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方中麻黃、荊芥、薄荷具有發汗解表、宣肺的作用,可疏散風寒或風熱之邪,緩解咳嗽、喘促等症狀。柴胡疏肝解鬱,也有助於疏散外邪。

  2. 活血化瘀,清熱涼血:赤芍具有活血消癥、涼血退熱的功效,可以改善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並有助於清解內熱。川芎行氣活血,可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3. 健脾燥濕,降逆化痰:蒼朮健脾化濕,可以改善脾虛濕盛引起的痰多、咳嗽等症狀。旋覆花降逆下氣,有助於止咳平喘。

  4.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可減輕其他藥物的刺激性,並有助於緩解疼痛。

  5. 針對眼疾: 針對目赤腫痛等眼疾,「九仙散」主要通過解表、清熱、活血等作用來緩解症狀。例如,荊芥、薄荷可疏散風熱,赤芍可清熱涼血、活血消腫。

  6. 針對產後惡露不止: 方中當歸,川芎,芍藥,甘草,丹皮,青皮,蒲黃,黃芩,香附幾位藥材,通過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等作用來治療產後惡露不止。

總結

「九仙散」是一個具有多重功效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咳嗽、眼疾及產後惡露不止。其治療原理是通過疏風解表、活血化瘀、健脾燥濕、降逆化痰等多種途徑,針對不同病因病機發揮作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家使用的「九仙散」在藥物組成上略有差異,因此具體應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加減。

傳統服藥法


黃芩、荊芥、甘草、赤芍藥、菊花、川芎、當歸、木通、白芷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3錢,用水煎,食後服。
九仙飲(《眼科全書》卷四)、九仙丹(《眼科全書》卷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白睛生疳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麻疹咳嗽多痰赤脈傳睛

相同名稱方劑


九仙散,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五。 組成:九尖蓖麻子葉3錢,白礬(飛過)2錢。 主治:咳嗽痰涎。

九仙散, 出處:《銀海精微》卷上。 組成:黃芩、荊芥、甘草、赤芍藥、菊花、川芎、當歸、木通、白芷各等分。 主治:心經虛熱,小眥赤脈傳睛,眼通紅,久不退。

九仙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二引太醫王子昭方。 組成:人參1兩,款冬花1兩,桑白皮1兩,桔梗1兩,五味子1兩,阿膠1兩,烏梅1兩,貝母半兩,禦米殼8兩(去頂,蜜炒黃)。 主治:一切咳嗽。

九仙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柴胡(去蘆)2兩,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去粗皮,濾乾銼片,用火炒至微黃色)2兩,赤芍藥6錢半,荊芥6錢半,甘草6錢半,麻黃(不去根節)半兩,川芎半兩,薄荷(和梗)半兩,旋覆花(去老梗)3錢。 主治:諸目疾,不拘歲月遠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