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性苦,平,小毒。主治理氣活血;清熱解毒。主心胃氣痛;疝氣疼痛;血滯經閉;無名腫毒;疔瘡
肉桂性辛、甘、熱。主治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
胡椒性辛、熱。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消痰。 用於脾胃受寒、胃寒嘔吐、食慾減退、脘腹冷痛、腹痛泄瀉、食慾不振、癲癇痰多。開胃進食、溫中散寒、止痛。
乾薑性味辛、性熱。主治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常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四肢冰冷、寒飲喘咳、寒濕痹痛等症。
桔梗性味苦、辛、平。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於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胞滿脅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閉等症。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胡椒湯, 出處:《三因》卷十一。 組成:胡椒7粒,綠豆3-7粒。 主治:霍亂吐利。
胡椒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組成:胡椒3-7粒,木香2錢,糯米1合。 主治:胃氣逆,乾嘔煩悶。
胡椒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組成:胡椒1分,乾薑半兩(炮),訶黎勒皮1兩(炒),甘草3分(炙)。 主治:産後霍亂,吐利不止,腹痛。
胡椒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 組成:胡椒半兩,吳茱萸(湯浸淨,炒)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人參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霍亂轉筋。
胡椒湯, 出處:《聖惠》卷四十七。 組成:雞屎白半合(微炒),胡椒30粒,高良薑半兩(銼),桂心半兩,木瓜1兩(乾者),麥門冬1兩(去心,焙)。 主治:霍亂煩悶欲死。
胡椒湯, 出處:《局方》卷十(寶慶新增方)。 組成:紅豆1兩,肉桂(不見火)1兩,胡椒6兩,乾薑(焙)3兩,桔梗(焙)30兩,甘草(炒)7兩。 主治:溫暖脾胃,去寒順氣。主治:脾胃受寒,胸膈不利,心腹疼痛,嘔逆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