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胡椒湯]中,紅豆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紅豆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對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問題有一定效果。此外,紅豆還能幫助調節尿液排出,改善泌尿系統問題。
胡椒湯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陽驅寒:胡椒性溫,善於溫中散寒,而肉桂則為溫陽燥濕之品,兩者合用,可增強溫中散寒之效,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改善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痛泄瀉等症狀。
- 調和脾胃,增進食慾:胡椒能溫脾胃,促進消化,而肉桂則具有健脾益氣之效,兩者配合,可起到調和脾胃、增進食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寒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肉桂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胡椒的溫中散寒之效,也能起到調和脾胃的作用,使得胡椒湯更有效地治療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脾胃病症。
胡椒湯中加入胡椒,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胡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驅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性腹痛、胃寒嘔吐、風寒感冒等症狀,胡椒可以起到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的作用。
2. 消食止瀉:胡椒還有助於消食止瀉。其辛辣的特性可以促進消化,溫暖脾胃,對於因寒涼所致的腹瀉,胡椒可以起到止瀉的作用。
因此,胡椒在胡椒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以溫中散寒,又可以消食止瀉,對於相關症狀的緩解具有良好的功效。
胡椒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暖胃驅寒:胡椒性溫,乾薑亦屬溫熱之性,兩者合用,可溫中散寒,驅除體內寒氣,有助於緩解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胃寒、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2. 促進消化:乾薑可溫脾胃,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搭配胡椒辛辣之性,更能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有輔助作用。
胡椒湯中加入桔梗,是利用其宣肺利咽之效。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能宣肺氣,利咽喉,對於因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胡椒則具有溫中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與桔梗相配,可以增強宣肺利咽之效,並溫散寒邪,促進痰液排出,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胡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胡椒性溫燥,辛辣刺激,容易傷胃,而甘草性甘平,能緩和胡椒的燥烈之性,避免其對胃腸造成過度刺激。甘草還可起到調和藥性、解毒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更容易被機體吸收。
2. 提高藥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可以增強胡椒的溫中散寒之效。甘草還能與胡椒相互作用,形成協同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胡椒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胡椒湯主治「脾胃受寒,胸膈不利,心腹疼痛,嘔逆惡心」,主要針對寒邪侵犯脾胃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 脾胃受寒:寒性凝滯,易傷陽氣,導致脾胃運化失常。
- 胸膈不利:寒邪阻滯氣機,使胸膈氣滯不暢。
- 心腹疼痛:寒主收引,氣血不通則痛。
- 嘔逆惡心:胃失和降,寒邪上逆而致嘔惡。
此方適用於寒邪輕症,以溫中散寒、調和氣機為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胡椒(7粒)
- 性味:辛、熱,歸胃、大腸經。
- 功效:溫中散寒、下氣消痰、止痛止嘔。
- 作用:
- 針對脾胃虛寒,能暖胃散寒以止嘔痛。
- 辛散之力可解胸膈寒凝氣滯。
2. 綠豆(37粒)
- 性味:甘、寒,歸心、胃經。
-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消暑(但在此與胡椒配伍,意義不同)。
- 配伍邏輯:
- 制約胡椒的燥熱:綠豆性寒能緩和胡椒的辛烈,防其過燥傷陰。
- 調和氣機:寒熱並用,使溫散而不助火,適合輕度寒證或寒熱錯雜者。
3. 煎木瓜湯調服
- 木瓜性味酸溫,歸肝、脾經,能舒筋活絡、和胃化濕。
- 輔助作用:
- 增強和胃止嘔效果(木瓜可治嘔吐轉筋)。
- 調和藥性,助藥力舒緩脾胃。
方劑核心機理
此方以「溫中為主,寒熱並調」為原則:
- 溫散寒邪:胡椒為君藥,直接溫散中焦寒凝。
- 防止過燥:綠豆佐制胡椒的熱性,使方劑平和。
- 調和氣機:木瓜湯引藥入脾胃,舒緩攣急,助降逆止嘔。
適用於寒邪初犯、症狀輕微者,若寒甚則需加其他溫裡藥(如乾薑、吳茱萸)。
傳統服藥法
胡椒7粒, 綠豆37粒。
上為末。
煎木瓜湯調下。
豆椒散(《普濟方》卷二○一)、胡椒散(《醫統》卷八十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胡椒湯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胡椒湯, 出處:《三因》卷十一。 組成:胡椒7粒,綠豆3-7粒。 主治:霍亂吐利。
胡椒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組成:胡椒3-7粒,木香2錢,糯米1合。 主治:胃氣逆,乾嘔煩悶。
胡椒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組成:胡椒1分,乾薑半兩(炮),訶黎勒皮1兩(炒),甘草3分(炙)。 主治:産後霍亂,吐利不止,腹痛。
胡椒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 組成:胡椒半兩,吳茱萸(湯浸淨,炒)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人參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霍亂轉筋。
胡椒湯, 出處:《聖惠》卷四十七。 組成:雞屎白半合(微炒),胡椒30粒,高良薑半兩(銼),桂心半兩,木瓜1兩(乾者),麥門冬1兩(去心,焙)。 主治:霍亂煩悶欲死。
胡椒湯, 出處:《局方》卷十(寶慶新增方)。 組成:紅豆1兩,肉桂(不見火)1兩,胡椒6兩,乾薑(焙)3兩,桔梗(焙)30兩,甘草(炒)7兩。 主治:溫暖脾胃,去寒順氣。主治:脾胃受寒,胸膈不利,心腹疼痛,嘔逆惡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