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紅花湯

桂枝加附子紅花湯

GUI ZHI JIA FU ZI HONG HU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心經 19%
肺經 16%
肝經 15%
胃經 11%
腎經 9%
膀胱經 5%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加附子紅花湯中包含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桂枝性溫,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方中因紅花活血化瘀,附子溫陽補腎,容易出現寒凝血瘀之症,桂枝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調和營衛,扶正祛邪: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扶正祛邪的作用。方中附子溫陽補腎,紅花活血化瘀,容易耗傷正氣,桂枝可調和營衛,平衡陰陽,增強人體抵抗力,防止邪氣入侵。

桂枝加附子紅花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緩急止痛: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緩急止痛、養血柔肝的功效。方中紅花活血化瘀,可導致氣血運行加快,容易造成疼痛加劇。白芍可緩和紅花活血之勢,避免疼痛加劇。

二、滋陰養血:桂枝加附子紅花湯主治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附子溫陽化寒,但容易耗傷陰血。白芍養血柔肝,可起到滋陰補血的作用,平衡附子溫陽之弊,使治療更趨於平和。

桂枝加附子紅花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桂枝發揮作用: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與桂枝同用,可以增強桂枝的發汗解表作用,溫煦脾胃,避免寒邪入侵。
  2. 調和藥性,防止燥烈: 方中附子辛熱,紅花活血化瘀,藥性較為燥烈。加入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緩解燥熱的作用,避免傷陰耗氣。

桂枝加附子紅花湯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方中桂枝、附子溫熱,紅花活血,藥性偏燥烈。甘草味甘性平,可調和諸藥,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減輕對人體的刺激。
  2. 緩解副作用: 附子為峻烈藥物,容易引起口乾舌燥、心煩不安等副作用。甘草可緩解附子毒性,保護胃腸道,防止藥物過度刺激。

總之,甘草在桂枝加附子紅花湯中起着調和藥性和緩解副作用的作用,使方劑更安全有效。

桂枝加附子紅花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此方旨在治療寒凝血瘀、經脈阻滯的疾病,如痛經、產後血瘀等,附子可溫暖血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寒凝血瘀之症。
  2. 補益心陽:附子亦能補益心陽,增強心臟功能。部分痛經患者伴隨心氣不足、面色蒼白等症狀,附子可溫補心陽,改善心氣虛弱,進而改善痛經。

桂枝加附子紅花湯中加入紅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溫經止痛: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因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
  2. 助桂枝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甘,歸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脈止痛的功效。紅花與桂枝相配,可加強溫陽散寒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寒凝血瘀、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桂枝加附子紅花湯》主治「婦人傷寒,太陽标與少陰本病,表虛自汗身涼,四肢拘急,脈沉而遲,經水適斷」。

  1. 太陽标與少陰本病:太陽為表,少陰為裏,此證屬表裏同病。太陽表虛(衛陽不固),少陰裏寒(陽氣不足),故見自汗、身涼、脈沉遲等寒象。
  2. 表虛自汗:因衛陽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
  3. 四肢拘急:陽虛不能溫煦筋脈,寒主收引,故筋脈拘攣。
  4. 脈沉而遲:沉主裏,遲主寒,反映少陰陽虛寒盛。
  5. 經水適斷:婦人傷寒期間逢經止,可能因寒凝血瘀,或氣血虛弱而經行不暢。

此方針對「表裏俱寒兼血瘀」之證,既解表調營衛,又溫裏散寒,兼活血通經。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桂枝湯為基礎(桂枝、芍藥、生薑、甘草)

    • 調和營衛,解表散寒,治表虛自汗。
    • 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陽,溫通衛陽;芍藥配甘草酸甘化陰,柔筋緩急。
  2. 加炮附子

    • 溫補少陰之陽,助桂枝湯固表止汗,並溫裏散寒,治四肢拘急、脈沉遲。
    • 附子與桂枝相配,增強溫通經脈之力,適合陽虛寒凝之證。
  3. 加紅花

    • 活血通經,針對「經水適斷」,化解因寒凝或氣滯導致的血瘀。
    • 紅花性溫,與附子、桂枝協同,溫通血脈,促進經血運行。

整體方義
此方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強化溫陽(附子)與活血(紅花)之效,適用於「表虛裏寒兼血瘀」的複雜病機。太陽少陰同病時,既需解表固衛,又需溫裏散寒,更兼通調血脈,尤其適合婦人因傷寒而經行不暢或中斷者。

傳統服藥法


桂枝2兩半,芍藥1兩半,生薑1兩半,甘草1兩(炙),附子(炮)5錢,紅花5錢。
上銼細。
每服1兩,以水3盞煎服。
本方方名,《醫學綱目》引作「桂枝加附紅花湯」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 本方含有附子,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具有活血通經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身體容易出汗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月經突然停止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加附子紅花湯, 出處:《雲岐子保命集》卷下。 組成:桂枝2兩半,芍藥1兩半,生薑1兩半,甘草1兩(炙),附子(炮)5錢,紅花5錢。 主治:婦人傷寒,太陽標與少陰本病,表虛自汗身涼,四肢拘急,脈沉而遲,經水適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