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補逍遙散

WEN BU XIAO Y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探驪集》卷五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胃經 18%
肺經 17%
大腸經 16%
腎經 13%
肝經 9%
心經 3%
膀胱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溫補逍遙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蒼朮性溫燥,具有健脾燥濕之效,能改善脾胃虛弱、濕氣困脾所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逍遙散常用於治療肝鬱脾虛、氣血不足的女性疾病,蒼朮有助於健脾益氣,提高藥效。
  2. 理氣行氣:蒼朮具有一定的理氣行氣作用,能疏肝解鬱,消除肝鬱氣滯所引起的脅肋脹痛、情緒不暢等症狀。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使肝氣疏泄,脾氣健運,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溫補逍遙散為一方經典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肝脾失調、氣血兩虛等症狀。在該方的組成中,地榆作為一味重要成分被納入其中。地榆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腎、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從中醫理論來看,肝主疏泄而藏血,脾主運化而統血,溫補逍遙散旨在調和肝脾,使氣血和順。地榆入方不僅能增強方劑對肝腎陰虛、血熱妄行等病態的治療效果,還可以輔助其他藥物如當歸、白朮等共同發揮作用,從而達到調和肝脾、益氣養血的目的。尤其對於伴有內熱、出血傾向的患者而言,地榆的加入更顯得恰到好處,可有效防止因氣血虧虛而導致的各種出血症狀,並促進身體整體的康復過程。綜上所述,地榆在溫補逍遙散中的應用是基於其獨特的藥性和該方劑所要達到的治療目標,是一種合理的藥物配伍選擇。

溫補逍遙散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吳茱萸可以溫中散寒,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吳茱萸又具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溫補逍遙散主治肝鬱脾虛證,吳茱萸的加入可以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脅肋脹痛、情緒不暢、失眠等症狀。

綜上所述,溫補逍遙散中加入吳茱萸,不僅可以溫中散寒,促進脾胃功能,還可以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溫補逍遙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利用其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以改善方劑整體療效。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疏肝理氣之功,能幫助解除肝氣鬱結,改善胸脅脹滿、胃脘不舒等症狀,並協同柴胡、白芍等藥物疏肝解鬱;其燥濕化痰之效,可化解脾胃濕氣,促進消化,並與茯苓、甘草等藥物共同健脾益氣,達到溫補脾胃的作用。

此外,陳皮亦能促進其他藥物吸收,提升藥效,因此在溫補逍遙散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溫補逍遙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用於治療因氣血兩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疲倦乏力、面色蒼白等。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罌粟殼這一成分。罌粟殼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收斂止瀉、鎮痛安神的功效,因此在一些需要緩解腹瀉或增強方劑鎮靜效果的處方中會被使用。

然而,罌粟殼含有微量的嗎啡和可待因等生物鹼,這些物質具有一定的成癮性和副作用。因此,在現代中醫臨床應用中,對於罌粟殼的使用有嚴格的限制和規定,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且用量不宜過大,療程不宜過長。在溫補逍遙散中加入罌粟殼,主要是利用其止瀉安神的作用,幫助患者改善消化系統的不適,同時促進睡眠,達到調理身體的目的。但由於其潛在風險,臨床使用時必須謹慎評估,確保患者的安全。

溫補逍遙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肝脾、疏肝解鬱、健脾養血。該方在傳統醫學中應用廣泛,對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症狀有其獨到之處。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方的組成中並未見到「白頭翁」這一藥材。一般來說,溫補逍遙散的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白朮、白芍、柴胡、茯苓、甘草等,這些藥材具有調和肝脾、補血養肝的功效。

若將「白頭翁」加入此方之中,則可能出於特殊臨床需要。白頭翁性寒味苦,主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熱毒血痢等症。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患者同時伴有熱毒或腸胃問題時,醫生可能會根據實際病情酌情添加白頭翁,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效果,並兼顧原有溫補調和的功能。不過,這種變更需由專業中醫師根據患者具體狀況來決定,不宜自行加減藥物。

溫補逍遙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脾胃運化: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可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溫補逍遙散主治肝鬱脾虛,而脾虛則易出現寒濕困脾,生薑可溫中散寒,助脾運化水谷,提升療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生薑能調和藥性,促進藥物吸收。溫補逍遙散中含有柴胡、當歸等藥物,生薑可與之相配伍,使其藥力更顯著,達到溫補肝脾、疏肝解鬱的功效。

溫補逍遙散中加入升麻,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疏散風邪,升舉陽氣:升麻性微寒,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升陽解表之效。逍遙散主要治療肝鬱脾虛、氣血失調,而升麻的加入,可以幫助疏散體內鬱滯的風邪,提升陽氣,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脾胃運化。
  2. 升舉中氣,止瀉止汗:升麻可以升舉中氣,固澀腸胃,對於脾虛所致的泄瀉、自汗等症狀,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逍遙散中加入升麻,可以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達到溫補脾胃、疏肝解鬱的效果。

溫補逍遙散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除濕: 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濕之功。溫補逍遙散治療肝鬱脾虛,常伴隨水濕內停,表現為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等。澤瀉可利水滲濕,去除體內水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進一步緩解肝鬱脾虛症狀。
  2. 疏肝理氣,行氣利水: 澤瀉入膀胱經,可通利水道,有利於疏通肝氣,行氣利水,緩解肝鬱氣滯導致的胸悶、脅痛、乳脹等症狀。

溫補逍遙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物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副作用,讓藥效更加溫和。
  2. 增強補益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功效,可以增強溫補逍遙散的補益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問題,使補益的效果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溫補逍遙散

溫補逍遙散,由甘草、生薑、蒼朮、陳皮、地榆、吳茱萸、升麻、澤瀉、白頭翁組成,具有調理陰陽、健脾益氣、化痰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治療噤口痢及久痢的常用方劑。

【蒼朮】

蒼朮性味苦辛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地榆】

地榆性味苦澀寒,歸腎、肝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吳茱萸】

吳茱萸性味辛、苦,歸肝、腎經。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陳皮】

陳皮性味辛、苦,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罌粟殼】

罌粟殼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止瀉、止痢、鎮痛、鎮咳、平喘的功效。

【白頭翁】

白頭翁性味苦、甘、寒,歸心、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堅腎、解毒、清熱涼血、止血等功效。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升麻】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澤瀉】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溫補逍遙散是治療噤口痢及久痢的常用方劑,具有調理陰陽、健脾益氣、化痰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蒼朮3錢,廣砂2錢,炒地榆3錢,吳茱萸4錢,陳皮3錢,罌粟殼4錢(生),白頭翁3錢,黑薑2錢,升麻2錢,澤瀉3錢,甘草3錢。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溫補逍遙散,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五。 組成:蒼朮3錢,廣砂2錢,炒地榆3錢,吳茱萸4錢,陳皮3錢,罂粟殼4錢(生),白頭翁3錢,黑薑2錢,升麻2錢,澤瀉3錢,甘草3錢。 主治:噤口痢及久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